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家,在哪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居者有其屋”,然而中国最基层的农民工,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工人,对国家、对社会、对城市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他们中绝大部分还没有实现“居者有其屋”。他们在不断地奔波、游走、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他们依旧住在简陋的出租房,他们不知道,到底家在哪里?

    山城重庆,两江环抱,三面濒水,最美的是这里的夜景,若站在市区最高处鹅岭公园的两江亭上,整个山城尽收眼底。每当夜幕降临,但见整个山城华光四射、灯火通明,宛若“银河落九天”。曾有诗人这样写道,“此景只应天上有,天下夜景在渝洲”。

    2008年4月的一个傍晚,在重庆一家老字号火锅店,十几个农民工边吃火锅,边兴奋地谈论着。坐在最里面的就是康厚明,挨着他的是刘胜玉和儿子康钦华;在左侧靠外面的是康厚健和媳妇杨作蓉,还有他们在镇里读中学的儿子,还有康厚明的三姐夫梁益海和女儿;靠着康厚明右侧的是他大姐夫和儿子、女儿。除刘胜玉沉默外,大家都对康厚明不久前在北京的“精彩表现”表示祝贺。

    这是一次难得的家庭聚会。

    这些年来,康厚明家的兄弟姐妹七人聚少离多,除了二姐在家种地,其他的几个全都出外打工。最小的两个妹妹命运都挺坎坷,一个搞过传销,赔了不少钱;另一个在老家离了婚,到了广州。她俩一般至少两年才能回来老家一次,每次都待不了几天,还得匆忙回去。

    康厚明的三姐夫梁益海曾是知青,在下乡期间认识康厚明三姐,后来结婚了。他曾去过新疆、广州、重庆等地打工,因为身体原因,梁益海不到38岁就“病退”了。现在他们就住在永川,打一点零时工。他们的女儿刚结婚,目前在康厚明大姐的儿子开的公司打工。

    康厚明的大姐一家日子过得不错,在家族中也颇有地位。大姐夫原来是他们村子的村长,现在又是康厚明打工的公司的老板。除此之外,他们的儿女也都有出息,儿子是公务员,后来下海经商,开了公司;女儿在电厂工作,属于正式职工。目前他们农村的房子全部卖掉了,田地也交给了生产队,户口全都迁到城里,他们已在永川买了房子。

    一直奔波不定的康厚健,现在也总算稳定下来。他和爱人几年前已经从广州回到重庆,目前和哥哥在一起,搞建筑工程。他们农村的房子已卖掉了,刚在永川买了120平的房子,花了20多万。他的新房没钱装修,还不能去住,只得边租房,边打工挣钱。他们的儿子已初中毕业,想到永川读高中。在广州那十几年,康厚健其实挣钱还是不少的,尤其是轧钢厂那几年收入很高,每个月至少有四五千块钱的收入;在手袋厂,他也已成为了管理人员,但广州房价太高,根本买不起,最后无奈地选择离开。

    或许,康厚健还是幸运的,因为他至少在永川买了房子,尽管贷了些款。康厚明的际遇显然要糟糕得多,尽管他已经是全国人大代表。

    他曾奋斗了18年,才在农村盖好房子。但是要想在城里买楼房,对他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在人大会上,他曾提出给农民建立廉租房的建议。

    “我们的民工班,有10对夫妻同在城市奋斗,公司只能提供民工的集体宿舍,夫妻两人要想住在一起,就只有出去租房子,但租最简陋的房子,每个月都要两百元左右。最后只有把一间房子用层板隔成若干个小家,供夫妻居住。这样很不方便、很尴尬。这些年来,政府建了些廉租房。但总量太少,并且首先满足的是辖区的低收入居民,农民工住上的非常少。建议政府每年可以按土地供应总量的一定比例建廉租房,让更多买不起商品房的农民工也能在城市里有个窝。”

    从1998年至今,康厚明一直住在重庆。从2003年开始,刘胜玉也离开石牛寺村,到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简介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目录 > 家,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