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科大的偶然结缘
1966年,张亚勤生于山西太原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父亲读完大学后曾分别在大学、中学任教。孩提时代的张亚勤饱受读书世家的文化熏陶。5岁时,一场灾难降临到小亚勤的家庭,父亲在历经生活的磨难后,离开了人世。从此,巨大的生存压力便降临到他们一家人的头上。
张亚勤3岁识字,5岁上学。幼年时期,他就显现出了非凡的记忆天赋。“我从小看什么东西就能记住,可以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张亚勤回忆说。与普通孩子的死记硬背不同,他对图像有天生的敏感。读小学时,老师让他看5分钟报纸,然后他就能背出报纸上的内容。“我的记忆是影像式的记忆,在脑海中保留一幅图画,回忆的时候照着图画念就行,像放电影一样。”
由于他经常在自己家和外婆家两个地方走来走去,不断转学,有的时候留一级有的时候升两级,到11岁时,张亚勤就上到了初三。
那是1977年,文革结束,整个国家像是大病初愈,大家都充满着期待、希望。这一年的10月,全国到处在传播着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了。张亚勤也感受到了这种欢乐的气氛,但那时的他还不知道,不久之后,自己将会做出一个怎样的决定。
张亚勤记得,那年12月的一天,地面的雪堆积了一地。他正在暖和的屋里和小伙伴下军棋,班主任老师敲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班主任是来找妈妈谈事情的,张亚勤继续专心和小朋友对决。
“毕老师,你看这份报纸,上面讲到一个13岁的神童,江西的,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知,还是数学的天才……”
张亚勤一下来了兴趣,他拿起那份报纸,认认真真地读了一个小时。他从报纸上得知,这位小神童已经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
11岁的小亚勤被这篇报道吸引住了,或许是小孩子的好胜心,又或许是这颗璀璨的童星注定要开始发光发热,他坚定地对妈妈说:“我要上大学。”
母亲不想给亚勤压力,对他说:“你11岁上初三已经很了不起了。”
张亚勤果断地说:“我要考中国科技大学。”
但是,按照规定,只有高二的应届生才能参加高考,张亚勤非但不符合条件,他还有两年的课程要补。身为中学老师的母亲找到学校的校长,想让张亚勤直接上高二,这是唯一的能让张亚勤符合高考条件的办法。校长说:“亚勤很聪明,我也很乐意帮忙,但是他必须先考上高二的尖子班,那个班上师资力量强,才有上大学的机会。”
当时,距离尖子班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张亚勤以惊人的学习速度,在那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了高中两年的课程,并成功考入了高二的尖子班。他回忆说:“‘文革’时的功课也比较简单,所以一个月把两年的课学完,还是有可能的。这一个月,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用功的一个月,每天学习差不多20个小时。所以,有的时候动力很重要。我的动力就是,要去参加高考,要去上中科大。”
距离高考只有7个月了,拿到考试资格的张亚勤,在这样的动力下,投入了到更紧张的学习中。但他的身体开始抗议,长期的劳累,使他突然得了急性肝炎,不得不住院治疗。半个月后,他出院了,但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他一门心思还是想着两个字——“高考”。
母亲心疼张亚勤,怕他的身体扛不住。母亲说:“你还小,今年还是不要考了吧。明年考或者后年考都没关系。”张亚勤的回答是:“我还是应该去尝试一下,如果不去尝试,不去考试,等于承认失败,等于是零分了。”
母亲知道,儿子决心已定,自己无力阻止。她在为儿子担心的同时,也感到了骄傲。
1966年6月,我国的高等院校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