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研究经济
注。

    直到今天,只要电视上播放《血战台儿庄》,樊建川总会坐下来把它看完。

    从收藏文物到关注历史,樊建川的业余收藏完成了一次飞跃。但是,跨过这一步对樊建川来说只是意味着更多的艰辛。正像樊建川后来出版的第一本书《一个人的抗战》的书名那样,一个人的抗战开始了。

    樊建川的收藏开始从爱好变成了一种责任和探究,成为了一种现在与过去、当下与历史的对话,一种对于历史的责任感已经在樊建川心中产生。他继续在成堆的破烂和废品中寻找他感兴趣的东西,收藏的范围从“文革”扩大到了民国,收藏在他生命中的权重开始增大,直至成为一种事业。

    在重庆做收藏很方便,樊建川的收藏嗜好逐渐传了出去。很多朋友把家里的“文革”传单、小报、搪瓷缸子、唱片主动送给他。樊建川说,收藏品多了起来很重要,这样在翻看的时候就会有归类、整理的习惯,平时也会下意识地去研究这些藏品。时间长了,藏品就会和自己形成一种互动,就会从看到什么收集什么到主动去收集。

    但是在这个时候,樊建川的工作和收藏并没有关系。

    在第三军医大学,樊建川的才华迅速显露了出来,他成了教学和研究的骨干。在几年之内,樊建川先后在《红旗》、《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高等级的期刊上发表了许多篇文章,涉猎的范围从农村改革到个体私营经济。他在这些文章里所持的观点,现在看来是正确而富有前瞻性的,但是在当时,部队的氛围还不像现在这么开放,樊建川的观点被视为异端。

    樊建川先后受到的指责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反对斯大林的观点”、“为个体户说话”,等等。他的文章《减少农业人口》因为指出农村存在过剩人口,被指责为“反对马克思主义”,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有过剩人口,社会主义怎么会有过剩人口?

    不过,樊建川对此颇为理解。当时“文革”结束还没有几年,人们的思想解放还需要一个过程。时代毕竟不同,樊建川虽然因为文章观点迥异而受到批评,但是他还可以继续在学校教书,在学校里面的考核他仍然名列前茅。

    按照正常的轨迹,第三军医大学教员樊建川将按部就班地得到提升,他将按照年限逐级提拔,到退休时,他可以成为一个正师级教授。樊建川对这种生活并没有太多想法。

    直到有一天,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一天,樊建川在学校里面散步,看到了一些老人提着篮子买菜,樊建川突然觉得异常恐惧。因为,这些老人樊建川并不陌生,他们大多是学校里面退休的正师级教员或者干部。看到他们,樊建川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樊建川后来说,那一刻一种莫名的恐惧突然笼罩在他的心头,因为他特别恐惧这种能够看到自己人生终点的生活。

    樊建川开始考虑改变自己的生活,他想转业回宜宾。

    这个时候,樊建川已经结婚,唯一的女儿也好几岁了。对于樊建川的决定,他的妻子并没有反对,她觉得在重庆待着和回家都可以。

    樊建川开始要求转业。作为单位的骨干和“壮劳力”,学校自然不会轻易放他走。学校一位姓周的处长立场鲜明,坚决不让他走。樊建川自然不能硬顶,因为这样只会使事情越办越糟。樊建川开始寻找其他突破口。一天,樊建川打听到新来的政委是山西人,他就挑选了一个周末,提了一瓶汾酒去和政委套老乡关系。

    一顿酒喝下来,结局自然是毫无悬念的。从1981年到1988年,樊建川七年的教书生涯结束了,他的军人生涯也画上了一个句号。

    樊建川又回到了宜宾,他的人生轨迹仿佛画了一个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简介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目录 > 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研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