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龙的“龙”,天安门的“安”,小平同志的“志”
1979年,给龙安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邓小平访问美国:盛大的欢迎仪式上,世界第一强国的领袖陪同中国副总理邓小平检阅三军仪仗队,邓小平与美国企业界的早餐会,邓小平戴上了牛仔帽……
“当时的气氛就像充了电一样”,上千位各国记者恨不得把邓小平在美国的每一秒都传递给全世界的人们,因为人们都想知道这个社会主义大国究竟会走向何方,邓小平就这个问题作了清楚无误的回答。他在西雅图出席午餐会时说: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太平洋再也不应该是隔开我们的障碍,而应该是联系我们的纽带。目前,我国人民决心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外国的一切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美国人开始谈论中国新领导人的风格,以及中国会在多大程度上开放。美国人突然发现中国人好像“很可爱”,有的人甚至觉得除了肤色和眼睛不同,中国人同美国人没什么区别,至少要比“北极熊”更容易接近。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说:“我感到中国的大门再也关不上了。”
龙安志支持卡特总统,多年之后他仍然认为卡特是现代美国最好的总统,他把中美关系搞得很好。也就是从这时候起,龙安志想学习中文,可是当时美国很少有人教中文。一番寻找之后,他找到了一位好老师。龙安志的一位同学是香港人,同学的母亲是在广东长大的医生,会讲普通话。于是每个周末,龙安志都会到同学家,同学的母亲做中国菜,在具有中国风格的餐桌上,龙安志学会了第一句中文:“你好吗?”这可能也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中文。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这三个字无数次从他口中飞出,倾入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耳中,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
龙安志后来到杜克大学就读,他选修中文。但令他诧异的是中文老师由德国人担任,水平令人难以恭维。后来换了个台湾老师,第一课的内容还是那句“你好吗?”几位美国学生将这几个字念得千奇百怪。一位美国南部学生的口音令那位老师大笑不止,学生问是不是念错了,台湾老师说:错倒是不错,就是没想到你把美国南方口音移植到中文里,居然能说出上海话的味道。
虽然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但经济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领域,它与政治、文化等交织在一起。
1978年12月13日,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达成协议,将可口可乐引入中国。也许是巧合,四天之后,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的美国产品,可口可乐引起了美国媒体的注意。由于可口可乐总部在亚特兰大,时任美国总统卡特正是亚特兰大人,人们认为卡特故意将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殊荣”留给了自己家乡。这个消息的准确性从未得到过证实。
1979年3月,一场“内部观摩”的服装表演会让北京服装界和外贸界的人们瞠目,所有服装以当时的眼光来看都堪称“奇装异服”,带有深深的“资产阶级烙印”,而且四名日本模特和八名法国模特在“t”形台上的表现“很不庄重”。
为了方便模特更衣,中方用篷布将男女分开。服装设计师却要求中方去掉篷布,他的理由很简单:“我们一直是男女模特在一个房间里换衣服,这没有什么不方便。作为一个服装设计师,要像外科医生一样,了解模特的形体。”
出于对客人的尊重,中方听从了服装设计师的意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赞同客人的意见,中方特别通知工作人员不得将此事外泄。我们无从知道当时每一位观众的观感,但这场“内部观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位服装设计师的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国最著名的外国时装品牌,并成为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