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
机市场的大客户,联想志在必得,于是把“386/33”的性能提升为“386/40”,把“25000元”的单价降到“20500元”。柳传志自信地认为这是很有竞争力的价格,“我们主动降低利润,拿卖两台的利润去换取过去卖一台的利润,以求总的利润不要下降。”没想到,柳传志的同事走进订货会大厅时,立即发现情况不妙,他们被来自外国和台湾地区的电脑包围了。IBM、ASt、康柏、宏碁、神通。最要命的是,那个价格“根本拿不出手”。
那些外商的报价比联想低了2000元。
原来,那时宏碁已经在香港建起直属分公司,又在大陆寻求代理商。中关村上也多了不少台湾、香港公司的办事处。
这是一场必须取胜的战争。如果说当时的联想是一艘行驶在大海上的船舰,那么,已经牢牢掌握着控制权的柳传志,现在显然想要拨正航向。经过了若干次的会议讨论,大家得出来的结论是——销售为王。销售前沿成为了主战场。
如何才能在销售上取胜对手呢?结论是“必须降价”。当时台湾的电脑制造商已经在使用价格策略,而且迅速登上大陆那些具有支付能力的机构案头。要夺取市场份额,就必须让公众感到联想是最慷慨的供应商,所以李勤说:“把利润率降到最低点,卖出三倍数量的机器。”
以联想曾经的老搭档ASt为例,联想微机的价格紧紧盯住ASt,总要“便宜一些又不能便宜太多”——大约便宜10%。
随后的几天会议上,还制定了“奖惩的规矩”:卖出一台机器就拿一台的佣金,不论是谁都一样,还要把那些“特殊贡献者”送到国外培训,公司掏钱让他们旅游。至于经理们,完成“及格指标”,按员工平均收入的2倍拿奖金;完成“良好指标”拿4倍;完成“优秀指标”拿5倍。若是完不成指标,就要拿风险抵押金来赔——福利基金加上奖励基金,再乘以2。
那一年,联想新产品层出不穷:联想汉字激光卡、联想电脑刻绘系统、联想汉字喷墨打印系统、智能多用卡、微机安全汉字综合管理系统……
各方面的信息都表明,联想微机的质量已经得到用户认可,公司的市场抽查证明产品的合格率是100%。
可直到1993年,联想还是没能跳出这场战争。ASt一年至少卖了8万台机器,联想微机的销量却没怎么上去。
《科技之光报》的一位记者写了一篇题为《中关村面临生死战》的报道,称根据他的调查,当时“电子一条街”上出售的电脑,“98%是美国康柏、IBM、ASt、惠普等厂家的产品,国内生产的电脑还占不到1%”。此外,国外产品还占了50%的显示器、80%的复印机、90%的软件、90%的软磁盘、100%的打印机、100%的传真机、100%的硬盘、100%的主机板市场。
那个时候的计算机市场正在面临着转折点。1992年冬至1993年春的那段销售淡季,意味着中国的计算机产业正在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柳传志这时开始琢磨联想上市的事。中国大陆的股票交易市场自1991年在上海深圳两地开创以来,在艰难中挣扎了12个月,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一飞冲天。1993年,四通公司股票在香港上市招股,当日募集港币1.89亿元。柳传志坐不住了。
他开始督促公司把计划中的“上市过程”加快节奏,并找来了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出面帮忙。周给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写了封信,请他对香港联想在港招股一事给予指导和支持,并邀请他到北京联想参观指导。
1994年西方情人节那天,联想与香港股市完美结合。根据当日香港股市的记录,公司售出1.68亿股,每股1.33元,市盈率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