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燃烧的黑土地
过“放野火”就会明白,其实干草烧起来的那才真叫烈火呢。
为什么想到放火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对中国人来说耳熟能详的两本书:和。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两本民间兵书。
这两本书告诉我们,打仗不光是用人的力量,还可以充分借用自然的威力。典型的就是两种,火和水。
和中的相关战例不胜枚举。
所以一般情况下,别说军队,就连一般中国老百姓,最容易想到的两大绝招,也不外乎是火攻和水淹。
设身处地地为李延禄想想,他采用火攻,也有一些被迫的意味在里面。
手榴弹差不多用光了,补充团疲惫不堪。
甩手榴弹其实是最累人的活儿,不相信的话你去甩几个小时试试,看自己的胳膊还能不能抬得起来。
李延禄只好把补充团撤下去休整。
能用的还有一个补充团后备队。这些哥们儿虽然有体力,但论打仗还不如补充团呢(不然怎么叫后备,那就是替补啊),而且就算他们能打,也没有多余手榴弹可用了。
至于对射,还是免了吧。陈文起那样猎户出身的毕竟没几个,大部分人连枪都端不稳,怎么跟日本职业军人玩射击。虽说上田支队属于铁路守备队性质,但人家在“九.一八”事变时还不是照样把东北正规军都赶得满场飞跑。
只能让他们做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活。
划火柴会吗?
会。
那就行。
参与松乙沟伏击的后备队队员,除装备从西墙缝一战中缴来的三八式外(2000支呢,一人发一支还多余),每人都拿了一盒火柴。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凑巧,李延禄这次也足足等了两天,才把上田支队盼来了。
路口上有预先准备的树木,一路上枯草遍地,而上田竟然丝毫不察。
那烤你一下就没商量了。
上田支队这次没有淋到“榴弹雨”,这让他们的心情大为放松,但是走着走着,忽然发现四周围“莫名其妙”地燃起大火,而且越烧越旺,奔着脚下就来了,这让日军官兵大惊失色。
他们还没意识到这是人为放的火。
大火完全把日军包围住了。
有的兄弟说,他们不会跑?
那你是没看过大兴安岭大火的纪录片,一个火一个水,你要真惹了它俩,借你两腿都跑不脱。
还有更惨的。火往鬼子身上蹿的时候可不找地方,除了往衣领里钻,放子弹和手榴弹的兜也想进去瞧个新鲜,结果惺惺相惜,一引燃后马上发生爆炸,眼看着人就飞上了天,那场面简直跟电影院里的灾难片差不了多少。
是役日军又折100多人,而补充后备队无伤亡纪录。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空手套白狼?
诸葛亮他老人家要是在这里,其得意之作“火烧博望”恐怕也不过如此吧,何况那极可能只是出自小说家的杜撰。
这人真是越打越顺手,越打越神奇,连三国孔明都快赶不上了。有句老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延禄比巧妇还巧妇,划根火柴,放个底料,就给大家端上来一只大火锅,味道还不错。兄弟真是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松乙沟“意外”遭到火攻后,上田虽说还没到把脑袋完全撞残的地步,但起码已经头破血流。连着被对手伏击两次,死伤一半不止,而这一切仅仅是在往宁安的路上发生的事,到现在救国军的老巢在哪里都还不知道呢,你说他怎么能不欲哭无泪。
不过都这个样子了,哭你也得继续干下去啊,东京和关东军司令部可都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捷报。
没法子,上田不得不发扬有进无退、有去无回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