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最激烈的战斗
到底是从以进攻见长的陆大出来的,这么一琢磨,竟然给他琢磨出味道来了。

    为什么自己进攻会失利?

    因为重蹈了下元师弟的覆辙。

    乍一看,19路军的火力配备很差,防守的江湾离市区又近,无论从防守力量还是战略位置考虑,把这里作为第一攻击目标似乎都应该是最合适的。

    但其实不然。

    江湾这个地方水塘纵横,地形复杂,对机械化作战而言,是相当不利的。这个地方,管你什么野战炮、攻城炮、平射炮、曲射炮,一炮打过去,很可能就是把水塘的坑炸深一点而已。退一步说,就算把炮弹侥幸扔到了守军阵地上,19路军也有的是时间整修工事——日军还得过水塘不是。

    曾被寄予厚望的坦克车则更是一筹莫展,这里土质疏松,连卡车一不小心都会陷进去,更别说笨重的坦克了。要是遇到前面有水塘挡路,它们更是比步兵还要头大,因为无论雷诺还是89式,都无法做到水陆两用。

    一句话,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从扬长避短的角度来看,也只有利于扬守军之长,避守军之短。

    19路军巧妙地利用这里水塘川流多的地理优势,在河堤、道路、竹林旁边建造了不少工事,其中甚至不少是以钢筋、水泥制成的暗堡,通过它们来控制道路、桥梁和河口,足可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连平原上耀武扬威的大炮坦克到此都束手无策。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说是指挥作战的蔡廷锴有一天突发奇想:都说小鬼子矮东洋矮东洋,为什么不在这上面多做点文章呢?

    于是他下令部队将掩体挖深,同时做了几百只小木凳,上面系着绳子,打仗时一人一个,踩在上面向外打。打了一会儿,不打了,提着绳子,拖着板凳就往后撤。

    日军冲上来,他们马上又来一个反攻。日本兵得躲子弹啊,往旁边一瞅,呵呵,现成的掩体就在这里,都不用自己挖。

    还等什么,跳下去。

    结果一跳下去就出不来了。

    因为那个掩体比他们高出几个头,根本看不到外面,一时间也爬不出来。

    19路军省事了,只要记得从腰里摸出手榴弹往掩体里扔就OK。

    如是者三,掩体竟成了日军的坟墓。

    故事非常精彩,而且富有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和幽默,但我要很杀风景地说一句,它的真实性其实很值得推敲。

    至少在我所能接触到的史料中,从没有看到过有此记载。即使是在蔡廷锴本人对一.二八会战的回忆里,也未对此提到过只言片语。倒是金庸的老乡张乐平先生在《三毛从军记》中给过三毛这样的机会:三毛和他所在的部队就是这么耍弄日本兵的。可那毕竟是戏说。

    当然并不是说类似的事情一定没有。就我所知,后来马本斋带领回民支队开展平原游击战时,确实用过这一招。不过那可不是挖的掩体,而是为了破坏日军交通挖的坑,你还别说,上他当、倒他霉的鬼子还真不是一个两个。

    话说到这里,咱们就先不要拿他们的生理缺陷(如果个矮也算的话)来开玩笑了,单说江湾战场。

    很遗憾,用不着把掩体挖那么深,日军就已经陷在里面叫苦不迭了。

    植田的沮丧自不待言。

    枉费我多吃了这么多年的盐,竟然跟着下元这个笨蛋走了夜路,真是失策啊。

    他开始另外想招。

    为什么不从第5军防守的左翼防区着手呢?

    那里地势平坦,一马平川,显然更有利于机械化作战。

    恍然大悟后的植田认为自己的“中央突破理论”没错,错在这个“中央”选错了。

    它不是右边的江湾,而应该是左边的庙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正面抗日战场2·烽火大地简介 >正面抗日战场2·烽火大地目录 > 第二章 最激烈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