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盖茨
心谢幕的时候,他又宣布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成立“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投身慈善事业。这种大智慧和情怀令张亚勤感佩。
每年微软都会举办一次全球首席执行官峰会,全世界的顶级首席执行官和政界领袖聚集一堂,探讨未来趋势。首先,能够邀请到世界级的精英,盖茨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而真正打动张亚勤的则是盖茨对人类发展强烈的使命感,以及承担这一使命的勇气。
比尔·盖茨是张亚勤在微软公司内部的“导师”。对技术的热爱和对产业发展的思考是他们常常能碰撞出“火花”的话题。
有一次张亚勤跟盖茨开玩笑说:“我加入微软的时候是32岁,在微软做了差不多10年,我已经把我的青春贡献给微软了。”盖茨也幽默地回答说:“我也一样,把我的青春也贡献给微软了”。
虽然盖茨是张亚勤的导师,但是一谈到中国,张亚勤就反过来成了老师,给盖茨补习中国知识。自张亚勤加入微软,几乎每次盖茨或鲍尔默到访中国,他都陪同随行,给他们讲中国知识,不但包括整个科技的发展,也包括风土人情各个方面。尤其是2006年,张亚勤回国建立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之后,他完全变成了盖茨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盖茨有很浓厚的中国情结,张亚勤说:“我加入微软后在公司里第一次碰到盖茨,他就向我表现出了对中国的好奇心,问了我许多关于政府架构、大学教育方面的问题。”有一次盖茨来中国访问的时候,因为临时取消了一个会议,多出来两个多小时的空当,连续吃了好几天中国菜的盖茨想吃汉堡了,于是,盖茨、张亚勤、陈永正和张宏江、刘凤鸣几个人聚在一起啃起了汉堡。也许是汉堡抚慰了盖茨的胃,他兴致很高,边吃边向张亚勤他们询问中国的情况,问得最多的就是在中国农村里怎么选举,为什么中国的学生都这么优秀等。
其实早在1994年,盖茨就开始了他至少每年一次的中国之行。1997年,盖茨来到北京,在清华大学演讲,受到了中国学生的热烈欢迎。之后,他每次来中国都和学生有交流,他总是觉得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勤奋的。也正是在1997年这次访问之后,盖茨将原计划设在印度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改为设在中国北京。
在美国总部,张亚勤是雷德蒙中国顾问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负责评议微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计划。它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给包括盖茨在内的微软高层“洗脑”,讲中国的情况,“教育”他们了解真实的中国,了解中国的国家战略,知道在中国应该遵从什么样的行为模式。盖茨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开会前半个小时,都会让张亚勤先讲讲中国最新的宏观政策。所以张亚勤每次回到总部,都要传达中国的重大政策报告,比如每年“两会”的核心议题、新的“五年计划”的战略重点等等。
2009年“两会”期间,正在美国出差的张亚勤“遥望两会”,引用温家宝总理记者见面会上所说的“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表达自己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转型的期许。如果说,那时的他作为一个关注国计民生的跨国企业高管,表达的是自己作为行业领袖的观点。那么2010年,张亚勤终于可以亲身参与两会,直击中国社会方方面面最核心议题,以自己的力量参与到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去。
2010年,张亚勤作为39位特邀海外列席代表之一,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全国“两会”。对此,他坦言“感谢这份信任”。对应这种国家信任的,正是发自内心的“责任”,不单纯是参政议政的“身份”,而是对“代表”之责的敬畏。当张亚勤在自己的微博上向网友征集他们关心的问题时,短短数小时,即收到200多条回复,房价、教育和民生成为最热的三个关键词。
教育资源的共享。我提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