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们过早忘记了饿肚子
农村农民也无须种粮,可以通过交换来解决自己的口粮问题。这叫做“不种稻子吃大米,不种小麦吃麦子”。他建议农民“要转变单纯向生产要粮、向国家要粮的旧观念,树立并增加向市场要粮的新观念。”他认为,这就是市场经济。
我们不知道,大家都不种粮你拿了票子找谁去买粮食?这几年,沿海地区忽视种粮不就出现了粮食紧张的局势吗?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在经济富裕以后就把农业丢掉,把吃饭问题寄托于到内地高价购粮或进口粮食,无论从我国的耕地资源、粮食总量和外汇平衡来看,都是无法承受的”。“从国民经济的全局看,沿海地区发展粮食生产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大有可为”。
“米袋子”不满,“钱袋子”也未必能鼓。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没有农业的强大发展和粮食的稳定增长,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就难以为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实行工业化初期,也曾出现严重削弱粮食生产的普遍现象,但农业的落后很快就严重阻碍了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于是又不得不用更大的力量来加快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我国建国近50年来,国民经济发展也出现过几次大起大落与大调整,都是因为农业发生问题,粮食生产徘徊或滑坡。
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特殊国度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方针,必须始终把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必须始终把粮食问题放在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农业专家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到了非全民重视不可的地步了,首先要防止三种思想倾向:一是防止认为我国粮食问题并不严峻,认识不到我国粮食生产基础脆弱,以及由此带来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徘徊的倾向;二是防止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应该什么赚钱种什么,看不到粮食这种特殊商品的特殊性的倾向;三是防止认为有钱就可以买到粮食,看不到国际国内粮源偏紧的趋势的倾向。
不澄清认识,不纠正错误思想,中国的粮食生产就有大幅度滑坡的危险,中国人就有再次饿肚子的可能。现在,沿海地区不愿种粮,抛荒搁地现象严重,不少粮食产区又只求自我平衡,不愿多种粮食,造成粮食调出省份减少,余粮省减少,粮食偏紧,价格上扬。
我们绝不能用简单的效益原则来对待粮食生产,也不能完全让市场自发调节粮食生产。我国绝不能成为粮食进口大国,粮食的基本战略必须立足于国内基本自给。发展粮食生产,是我们的根本出路,稳定面积、稳定产量、稳定库存和总量平衡、地区平衡,是我们的基本方针。只要我们重视粮食问题,努力发展粮食生产,我们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吃饭问题,而且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米袋子”满了、“钱袋子”鼓了,人民生活水平好起来了!
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这取决于中国的“米袋子”是否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