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山雨欲来
    1970年,“文化大革命”已进入第5个年头,也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4年)召开后的第6年。

    3月8日晚,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讨论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建议。政治局一致拥护毛泽东的建议,决定立即着手进行筹备工作。政治局还商定近期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进一步讨论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对此,毛泽东在周恩来的报告上批准以上中央部署,林彪也表示赞同。

    3月中旬,中央工作会议如期召开,有关四届人大的各项准备方案全都顺利通过。

    4月初,应金日成邀请,周恩来安排好国内事务,准备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访问。这是自1966年夏天赴欧洲之后,周恩来的第一次正式出访。

    就在周恩来访朝前夕,毛泽东审阅了“两报一刊”编辑部文章《列宁主义,还是社会帝国主义?——纪念伟大列宁诞生一百周年》,写下一段意味深长的批语:“关于我的话,删掉了几段,都是些无用的,引起别人反感的东西。我曾讲过一百次,可是没有人听,不知是何道理?请中央各同志研究一下。”

    毛泽东删去的“无用”和“反感”的话有:“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主席”,“毛泽东同志……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毛泽东同志就是当代的列宁”,等等。

    这些语言,几乎全是过去林彪用来“颂扬”毛泽东的原话。随着“文化大革命”已进入“扫尾”阶段,毛泽东认为对他的个人崇拜应该“降温”了。

    对此,周恩来批告先将毛泽东批件在中央政治局范围传阅。林彪本人无疑很快就见到了毛的批示。

    正在苏州休养的林彪,对毛泽东的批评意见未作一字“表态”。

    过了一周,林彪突然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用电话记录的方式向在长沙的毛泽东提出:关于国家主席,“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否则,不合人民的心理状态”;至于国家副主席,则可以不设。林彪还特别表示,他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的职务”。这个电话记录,同时也传给了中央政治局。

    林彪的“建议”,乍看起来似乎颇有些费解。其实,他的目的是很清楚的,这就是:还应设国家主席。

    如果纯粹是就设不设“国家主席”问题发表意见,林彪的“建议”应该说是无可指摘的。但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林彪确实另有打算。

    毛泽东听了林彪的“建议”之后,笑了,说:“设国家主席,谁当主席呢?反正我不能再当了,那就让董老当吧!”

    毛泽东没有考虑让董必武以外的其他人当“国家主席”。

    4月12日,就在林彪传来电话记录的第二天,已访朝回京的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林彪的“建议”。会上,多数政治局成员同意仍由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

    当中央政治局讨论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后,毛于即日批道:“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随后,毛泽东又多次明确表示,他不当国家主席,也不设国家主席。但林彪仍继续坚持原来的主张。

    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毛泽东与林彪第一次在重要问题上各执己见。

    同年五六月间,周恩来一直陷于繁重的内政外交事务之中。直到7月份,四届人大的筹备问题才重新提上日程。

    7月10日,周恩来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毛泽东关于修改宪法、召开九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会议的指示,并确定了党中央为此进行工作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到8月20日,将基本完成四届人大有关文件起草和其他各项准备工作;8月下旬,召开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国庆节之前,举行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简介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目录 > 一、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