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九章 整风前后
单位面积上的播种量、施肥量和常产量,各种牲畜的使役量、产肥量、租用借用办法、全年的经济效益、各种草料的消耗量等,牛、驴、猪、羊、鸡、兔的粪各有什么特点,适于什么土壤、什么庄稼,为什么高粱产量低农民仍然要种它,为什么贫穷人家不能种小麦、不能种大蒜头,他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张闻天还带调查团的同志在贺家川赶了一次集,看到有专养公驴拉到集市上来配种的,配种一次收三斗黑豆,而养公驴这行当则被视为“贱业”。张闻天告诉县里的同志,毛驴几乎是陕北唯一的畜力,用处很大,要打破旧观念,鼓励多养配种公驴,养种驴的人多了,收费自然就会降低。

    4月初,各组同志将通过调查整理出的材料汇集到张闻天那里,张闻天综合研究后亲自写成调查报告。5月18日印就,即送延安毛泽东、中央书记处、中央党务研究室等。这就是《贺家川八个自然村的调查》《贺家川八个自然村的调查》,1943年10月由中共西北中央局调查研究室出版,署名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书名为《陕甘宁边区神府县直属乡八个自然村的调查》。1986年9月人民出版社将这篇调查报告同《晋西北兴县二区十四个村的土地问题研究(报告大纲)》合在一起,以《神府县兴县农村调查》的书名出版(后引此书不再标明版本),署名张闻天。这篇调查报告在1943年10月即公开出版,全文约5万字,分41节,附统计表格38张,用确凿的材料叙述了贺家川等八个自然村的基本情况(1—8节)、生产力(9—19节)和生产关系(20—34节)的状况以及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35—41节),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作出了估计。

    1942年4月13日,张闻天率调查团东渡黄河到达兴县,又因敌情关系,未能深入晋西北内地,自4月22日起即在晋西北区党委驻地兴县碧村及兴县范围内的村庄做调查。张闻天住在碧村对面的任家湾。

    张闻天和他的调查团原来只准备调查几个村子。晋西北区党委的同志表示想派一些负责同志参加,一起到下面调查,请张闻天指导。这样,兴县调查的队伍就扩大了许多,晋西北党、政、群干部有40多人参加进来,调查的范围为14个自然村:碧村、任家湾、黑峪口、唐吉、桑蛾、中庄、高家村、西坪、赵家川口、冯家庄、花园沟、柳叶村、碾子村、高家沟。张闻天亲自设计调查表格,商定调查组织,制订实施方案。兴县调查仍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为主题,深入自然村按户调查为基本方法。出发之前,他召开全体调查人员会议,作了《神府调查经验谈》的报告。

    张闻天到兴县调查不久,敌人于1942年5月起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直奔晋西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兴县。在紧张激烈的反“扫荡”战争中,调查团与晋西北党政机关部分人员随敌情变化,自5月中旬至8月中旬,三次疏散到黄河西边神府县境。据张闻天《农村调查日记》载:1942年5月16日因敌入兴县,于早上过河;5月21日上午过河东、返任家湾原住地。这是第一次。第二次,6月25日因敌情关系转移河西,晚12时到后杨家沟;7月20日下午过河回任家湾。第三次,8月9日情况紧张又过河西;8月17日上午动身,下午2时回任家湾旧址。此外,张闻天还因牙痛于7月31日下午同甘泗淇一起过河西诊治,8月4日下午返回河东。张闻天虽在黄河两岸来回奔波,但对调查工作却一点也不松懈。张闻天亲自调查了任家湾和碧村,整理出调查报告《碧村调查》,着重研究土地占有变化和租佃关系。其他同志在张闻天指导下分别写出各个自然村的调查材料。可惜这些材料都已亡佚,估计是1947年3月党中央从延安撤退时销毁了。

    6月底《碧村调查》等兴县14个自然村调查材料分别整理完稿以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简介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目录 > 第十九章 整风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