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
06页。张闻天与毛泽东、彭德怀和周恩来四人在三地主张一致,可见中共领导集体对蒋方针确已改变。
4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为创立全国各类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中国国民党”的名字公开放在几十个党派团体的第一位。5月5日,为红军回师河西,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通称“五五通电”),不再提“讨蒋”、“反蒋”口号,专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甚至有“促进蒋介石氏……的最后觉悟”的期望。可见,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审时度势,不为东征受阻的表面现象所动摇,在统一战线中加进了争取南京政府,甚至争取蒋介石,同他们联合抗日的内容,表现了驾驭复杂形势、运用政治策略的成熟。
“五五通电”以后的曲折
应该看到,对“蒋”策略的变动这时还只是开始。当时,“不发讨蒋令”,不提“反蒋”口号,并不就是从“抗日反蒋”方针转变成了“逼蒋抗日”或“联蒋抗日”方针。从当时的文电、宣言、讲话可见,这样做,主要是出于策略考虑,是要“在讨日令旗帜下实行讨蒋”,“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大题目下,号召全国人民、蒋系官兵一致反对蒋介石接受广田三大原则,反对拦阻红军与捣乱抗日后方”,1936年4月9日彭德怀、毛泽东致洛甫电,载《文献和研究》1985年第3期。“广田三原则”:日本外相广田弘毅1935年10月28日提出对华政策新方针,1936年1月21日明确为“对华三原则”:中国取缔一切排日运动;树立中、日、满经济合作;中日共同防共。是因为“南京政府内部分裂为联日反共与联共反日两派”1936年5月20日林育英、张闻天、毛泽东等致朱、张、刘、徐等电,见《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148页。“联日反共或联共抗日,尖锐提到群众面前”张闻天1936年5月8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发言记录。采取这种策略“最能争取落后人民与蒋系部队”1936年4月9日彭德怀、毛泽东致洛甫电,载《文献和研究》1985年第3期。可以促使南京政府和蒋系内部的分化。但如前所说,张闻天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是将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2月以来,对蒋策略确是有了较大改变。在“抗日”与“反蒋”的关系上突出“抗日”为中心;对外不公开提“反蒋”、“讨蒋”的口号,多用“抗日讨逆”的口号取代“抗日反蒋”的口号;在联合对象上,区分南京政府、中央军内部不同派别,从联合地方实力派进到联合蒋系中的联共反日派,如此等等。所以,5月5日“五五通电”发布之后,如果蒋介石确能有所觉悟,改弦更张,切实开始联合抗日的谈判,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方针由“抗日反蒋”转而为“联蒋抗日”,也就是自然的了。
然而,蒋介石并没有如中共“五五通电”所希望的那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这时不但没有真正“觉悟”,而且很不“明智”,以为红军撤回河西正是他用武力消灭红军的机会。所以,这时他毫无谈判诚意,反而调兵遣将,派汤恩伯和阎锡山的部队西渡黄河,协同高桂滋部和井岳秀部进攻陕甘苏区的东北部,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进攻陕甘苏区南部和中部,要“二马”(宁夏军阀马鸿宾、马鸿逵)的部队防堵红军西进。在国民党军队的合围、“进剿”之下,陕甘苏区逐渐缩小,连中共中央机关都不得不于6月下旬撤离瓦窑堡移往保安。既然蒋介石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执意反共灭红,共产党与红军当然只能与之抗衡、周旋。此时,中共中央对蒋介石的估计是:蒋在“联日反共”与“联共反日”对立的两派中,他毫无疑问把重心放到了“联日反共”的一边。所以,在东征回师陕北以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5月8日至9日)上,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