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轰炸,眼睁睁地看着炸飞的人胳膊肠子挂在树上……

    我们到重庆时,已是第二年的一月份。我们像一群叫花子来到了日思夜想的重庆,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叔父。我们见到他之后才知道叔父是中央研究院的总干事,相当于现在中科院的常务副院长,下边有十几个研究所,有着很大的权力。叔父非常疼爱我们,对我们进行了妥善的安排,我在中央大学附中继续高中学业,两个姐姐复习考学。那时内地去的学生在教育部登记之后每月可以领取救济大米。我们每个月的零用钱都是叔父给的。后来两个姐姐都考上了大学,一个考取复旦大学,一个考取了一个师范专科学校,我后来考取了西南联大。我们的学费都是叔叔供给的。

    我考大学时报了3个学校:中央大学水利系、上海医学院、西南联大土木系。没想到3个学校都录取了我。我最后还是选择了西南联大。我想这可能是西南联大名气大的原因,还有叔父在这个学校的原因。报考西南联大时,我曾问过叔父,哪个专业好些,叔父没有表态,说让我自己考虑。说实在话我在高中时物理挺好的,我内心很想报物理系,但我还是有些害怕,就报了土木系,当时想,进土木系最起码将来能解决饭碗问题……

    我们上大学正提倡青年学生从军抗战,于是我于1945年1月参加了青年军,在部队担任翻译。抗战胜利后接着念书。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宣布解体,让大家自愿选择学校,我选择了清华大学,并且最终选择了我最中意的专业——物理系。这样,我终于成了叔父的学生。从1946年到1949年,我直接受教于叔父。

    毕业后,我又考取了研究生,钱三强是我的导师,我又成了叔父学生的学生,我跟他一起研究加速器。再之后,我分到了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1973年,从中又分出来高能物理研究所,我跟了出来,担任该所所长,一直干到退休……

    叶企孙一生未娶,无儿无女。直系亲属中,离他最近的当数叶铭汉了。从叶铭汉的采访中得知,叔父对他是很亲的,他本人对叔父的感情似乎比对父亲的感情还要深些,叔父在他们家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一直供养姐弟3个上完大学参加工作,因此,两个姐姐对叔父的感情也很深。在他们心目中,叔父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但叔父对他们又是特别严肃、严格的。都说他有过人的眼力,但令叶铭汉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在他选择专业时,叔父却不置一词呢?

    笔者采访叶铭汉先生时,他刚刚从所长位置退下来。他曾担纲主持过许多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说是卓有贡献的。侃侃而谈中,叶铭汉先生晃动着一头白发,回忆着弱冠之年的一处悬疑,仿佛是向历史发出追问……

    在重庆的日子里,叶企孙创办了中央研究院的“院刊”——《学术汇刊》,1942年5月在重庆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叶企孙应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呼声办的又一件实事。他开设了一个既可内部展开学术交流,又可引来他山之石的窗口,使他赢得了众多科学家的信任。

    在重庆的日子里,叶企孙还组织了科学家们赴甘肃观测日全食的活动。别看是一次普通的科研活动,但对往日一盘散沙的科学界来说,这次集体活动,犹如一次庄严的仪式,一次群体力量的展示。科学家们知道了中央研究院是一个家,是一个整体,它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又是一种强大的信念,同时也知道了中央研究院有一个好当家——叶企孙。

    这一年,叶企孙还在重庆出席了第一届国防科技促进会,并当选为理事。

    从1941年9月至1943年6月,叶企孙在重庆中央研究院工作了近两年,这两年他干了不少实事,但因身陷重庆政府的政治旋涡,加上浑浊腐败的空气日浓,与他理想的预期越来越远,因之萌生了退意。

    叶企孙的突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简介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目录 > 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