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1941年,叶企孙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就其体制来讲,中央研究院很像我们现在的中国科学院。而总干事就是院长之下的第二把手。院长由政府要员担任,并不实际参与管理日常事务,平时的运转,全凭总干事指挥与调度。

    中央研究院由蔡元培出任第一任院长,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的杨杏佛任第一任总干事。1938年蔡元培逝世,根据中研院拟定的章程,朱家骅被蒋介石选定为中研院第二任院长。1940年夏,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因公赴渝期间,朱家骅曾向他表露过要请叶企孙出任总干事一职的想法,没有得到梅院长的同意。当时梅的回答是“可以是可以,不过清华的事业也离不开叶,最好是不完全脱离清华而两边兼顾”。1940年9月29日,朱家骅致函梅贻琦,再次要求他能够同意自己的请求。朱氏认为,总干事一职担负的是国家科学振兴的大任,非同小可,只有学术权威且能为国出力的人才能担任。同时,这个职务还需要有非凡的组织才能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当时为了这个职务,各个学派互不相让,各派势均力敌,争夺得好不热闹。但朱家骅只看好叶企孙。因为就学术成就而言,叶企孙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科学家,就人品来说,叶企孙为人正直,重才敬才,无派无系,心怀坦荡,是当然的最佳人选。

    但清华大学确实离不开叶企孙,特别是特种事业研究所的事情,全指望叶企孙一手料理。梅贻琦很为难,他曾找叶反复商讨此事,终因研究所事务太多,叶无法脱身而一拖再拖。直到1941年6月,朱家骅再致函梅贻琦,表示愿意“让步”,此函全文如下:

    前者文旆莅渝,两次领教,快洽平生。复承允让企孙兄来渝襄助,尤深感谢,所谈一切,谅已详为转达矣。院务停顿已久,拟烦再劝企孙兄提前来渝。此事一再偏劳,心甚不安,实非获已,当蒙亮察。至贵校之研究事业,弟雅不愿置而不顾。故企孙兄如一时不能完全脱离,在贵校未得相当替人以前,尽可仍由企兄暂时遥领。如此办法,在院方本无先例可援,实为贵校计虑,委曲求全。务祈兄台从速物色继任人选,俾此事于十月底以前得以完全解决,感幸何如。临款神驰,不尽缕。敬颂

    同时,朱家骅也给叶企孙本人发过要他出任总干事的信,叶出于对清华的负责,曾与梅贻琦商量,梅最后权衡再三,决定暂时允许叶企孙赴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一职,他在给叶企孙的信中这样写道:

    足下之去中研院,在清华为一重大损失,在琦个人尤感怅怅,但为国内一重要学术机关发展起见,不应自吝,乃不得不允君请假,暂就该院职务,而本校特种研究所事务,三年以来足下之筹划、调节,工作进行实多顺利,则今后之须足下继续主持,非仅本校同人之所希冀,仰中央研究院方面在互助之原则上,在研究工作联系之观点上,当亦必予同意也。至研究所事务,除属于通常性质者另请代理外,其所工作计划与报告,及经费预算等问题,则尽可能于大驾因院务来昆之时编核审定,是于中研院无妨,于本校则有大益。惟于足下不免多劳。而爱校如君者,想必不固辞也。

    当叶企孙接到这封信的时候,并没有因为梅校长同意他出任总干事一职而心生轻松之感,对他来说,离开清华本身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多年来与清华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经历,使他对这所学校有太多的感情和牵挂,他舍不得它。但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崇高的理想和信仰又使他不得不作出抉择,因为研究院总干事是致力于全国的科学事业,如果真能为全国的科学振兴办一些实事,出一把力气,自己的那点感情和留恋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9月中旬,在丹桂飘香的日子里,叶企孙走马上任了,他是带着振兴中国科学事业的愿望去重庆的,也是带着一腔热血和真情去重庆的。

    朱家骅在重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简介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目录 >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