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森堡的思想发展成为系统的矩阵力学理论。

    站在众多巨人的肩上,师从海森堡,周培源接触到的完全是20世纪物理科学最前沿的理论成就,这就给他以后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宽广和辽远的视野,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周培源一直是学校新锐的代表。如果说,整个物理系像是物理海洋里的一条船,叶企孙就是这艘船的船长,而周培源就是船上的瞭望哨,他总能敏锐捕捉物理世界新的科技信息,为大家指示学术前进的方向。

    周培源曾经参加过爱因斯坦创办的相对论研讨班,有幸与爱因斯坦零距离接触,面对面研讨相对论。在这次研讨班上,他还结识了英斐尔德·霍夫曼等著名科学家,并和他们成为朋友,与他们终生保持着友谊。这次研讨班使周培源获益匪浅,对他后来的研究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何祚庥先生早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就听物理老师说,全世界只有半个学者能真正懂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个人就是周培源。“1947年9月,我以敬慕清华大学的民主风尚和学术空气的心情而转到该校物理系二年级。在清华大学所上的第一课,就是被称为‘半个懂得相对论’的周培源开设的理论力学。”(《世纪清华》第206页)我们从中可以想见,周培源在研究相对论方面,在半个世纪以前已经名声远播。

    1943年,周培源利用年假的机会再次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开始他的第二个专业——湍流模式理论的研究。这项研究始于西南联大期间,当时正值炮火连天兵荒马乱的岁月,但周培源从未停止过他的探索步伐。利用母校的科研条件,他在该项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当时世界公认的湍流模式理论奠基人。

    周培源虽然是中国近代理论物理学的鼻祖,但他却常常对学生说:“要和实验物理学家密切配合起来,指导实验工作的发展。”而作为实验室里的大师,吴有训则常常对学生说要重视理论物理学的学习。清华大学物理系的老师们犹如古老的太极图式,阴阳相依,天地交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互补,生生不息,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科学人才,像林家翘、胡宁、钱伟长、王竹溪、钱三强、彭桓武、段学复、于光远、郭永怀等等都师从过周培源。

    然而,那个用看不见的手绘制这张太极图的人,就是物理系的老主任叶企孙先生。周培源与叶企孙保持了终生的朋友关系。年轻时,他是叶企孙七号饭团的主要成员。我们从他和萨本栋他们与叶企孙在北院七号房前的合影中可以看到他当年的模样,那时的他是那样年轻、英俊,可以说是风流倜傥。

    自叶企孙就任清华大学物理系首任主任以来,他聘请的4位教授就像4根擎天巨柱,为中国的物理科学撑起了一片天空。4位大师虽说之后大都离开了清华,但他们都把清华大学物理系当作他们精神的渊薮,灵魂相依的去处。因为这里曾有一个人让他们牵挂。清华大学物理系因为有他而圣洁,因为有他而成为中国科技界的中流砥柱。

    他就是叶企孙先生。

    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卡皮尔查先生说:“大科学家是由大科学家挑选和培养出来的。”借用他的这句名言,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评价叶企孙和他当年聘请的物理系教授们:“大师是由大师挑选和培养出来的。”

    1934年6月1日,叶企孙亲自撰写《物理学系概况》一文,为开创阶段的清华大学物理系进行了评定——

    物理学系概况

    本系成立于民国十五年,十七年秋吴正之、萨本栋两教授先后到校,十八年秋周培源教授到校。数年来赖全系教师及研究院诸生努力于研究工作,本系幸成为全国学术中心之一。

    在教课方面,本系只授学生以基本知识,使能于毕业后,或从事于研究,或从事于应用,或从事于中等教育,各得门径,以求上进。科目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简介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目录 > 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