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受教
世势像天上的浮云,时光如翻腾的江水,一切都在变,而且变得那样迅速。短短几年中,朱元璋的声势已经今非昔比了。他在龙凤七年(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接着,他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陈友谅中流矢而死,其子陈理被迫投降。龙凤十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建立百宫,定立制度,俨然是一方之主了。他进而进攻江北张士诚,夺取了泰州、高邮之地。然后,转过来又向张士诚的根据地进攻,连下湖州、杭州进逼平江,节节取得胜利。这时大宋政权的主公小明王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他所在的安丰一度被张士诚围困,小明王乘着黑风暴雨逃到了滁州。朱元璋派廖永忠把小明王迎往应天,哪知船到江心竟然舟覆人亡,不管是风浪也罢,还是廖永志的粗疏也罢,也不管还是有点别的什么原因,反正这个被朱元璋的谋臣称为“牧竖”的小明王已经死了。朱元璋就此取消了大宋的龙凤年号,改称吴元年(1376)。这一年,强敌张士诚被俘,方国珍投降。朱元璋只待挥师北上,逐鹿中原了。
这一年,朱棣已经八岁,生得虎虎威威,特别为朱元璋夫妇所钟爱,到这时为止朱元璋一共有七个儿子,长子今年十三岁,早拜宋濂为师,学习经书,在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时他被立为世子。老二朱樉十二岁,老三朱㭎十岁,最小的老七朱■也已经四岁了。虽然这时天下仍然争战不已,但这些王公子弟毕竟是生于安逸,长于富贵。他们不会再受朱元璋幼年时的那些苦,不用去放牛,不用吃草根树皮,也用不着做那形同乞丐的游方僧了。朱元璋对他们寄有很大期望,指望他们将来继承自己开创的大业。他深知不谙世事的纨绔子弟是无法担当大任的。他希望诸子知道什么是疾苦,什么是劳碌。这年十月二十二,他让老大朱标、老二朱樉到临濠拜谒祖宗的陵墓,顺便了解民间疾苦和自己创业的艰难,也是为几个弟弟做个榜样。朱标临别时,他对诸子说:
世称商高宗、周成王为贤君者,汝知之乎?高宗劳于外,知民疾苦,成王早闻无逸之训,知稼穑之艰难,故其在位不敢暇逸,能修勤俭之政,为商周令主。今汝诸子生于富贵,未涉艰难。人性习于宴安,必生骄惰。况汝他日皆有国有家,不可不戒。
今便汝等于旁近郡县,游览山川,经历田野,因道途之险易,以知鞍马之勤劳,观小民之生业,以知衣食之艰难;察民情之好恶,以知风俗之美恶,即祖宗陵墓之所,访求父老,问吾起兵渡江时事,识之于心,以知吾创业之不易也。
十一月甲午,圜丘建成,朱元璋出视,世子从行,朱元璋命左右引导,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回还后,朱元璋对世子说:“汝知农乏劳乎?夫农身不离畎亩,手不释耒耜,终岁勤动,不得休息,其所居不过茅茨草户,所服不过练裳布衣,所饮食不过菜羹粝饭,而国家经费皆其所出,故令汝知之,凡居处食用,必念农之劳,取之有制,用之有节,使之不苦于饥寒,若复加之以横敛,则民不堪命矣。”
就在这之后,十二月十一日,中书省左相国宣国公李善长率文武百官向朱元璋献劝进表,请朱元璋登帝位。朱元璋推辞了一番,便于十二月二十二日祭告上天,决定登极。朱元璋已经成了实际的皇帝,就差举行正式典礼了。但在这新朝伊始政务丛脞中,朱元璋也还想着对诸子的培养。他知道只有有了可靠的子孙,他所开创的大业,才能传之久远,他悉心经营所付出的心血才不会白流。在父传子家天下的时代,朱元璋的想法是正常的。本来嘛,“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对于皇帝和他的子孙来说,国即是家,家即是国,家与国是一体的,它的延续必须是以朱氏的血统为标志。二十四日,朱元璋正式为诸子命名。他将这要写入宗室谱牒的大事祝告给太庙。告文写道:
维子之生,父命以名,典礼所重,古今皆然。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