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圣堂里的秘密
果浆配方面公布了新的可乐。这一惊人的失误付出了出人意料的代价。在大众需求的压力下,老饮料又恢复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巴菲特由喝百事转向果味可乐。这种带樱桃味的冒泡饮料好像有催化作用,巴菲特开始对它的股票越发感兴趣了。新可乐的惨败也只能增加他的兴趣。他解释说,其实美国人更喜欢更甜的新可乐,可当他们得知新老交易的消息后就想要老可乐。可乐“不仅是种口味,它也能给人们带来儿时玩球喝可乐的回忆”。巴菲特继续深入研究,他读了能弄到的所有可口可乐的资料。《幸福》刊登的一段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每年都有一个有份量的严肃的投资者,多次注意可口可乐的纪录,但总是遗憾地下结论说他来得太晚了。
这则报道发表于1938年,当时可口可乐为了分股,把价格订为45美分。
那时所有美国人就认为可乐有着非凡的品质,他们往自动售货机的投币孔中扔枚硬币说,“来瓶咝咝冒泡的。”然后一瓶冰冷的可乐就出现了。即使在1938年,人们都认为它能引起外国人止不住的渴望。这就是让巴菲特久久注目的原因。
到80年代中期,他终于看到可口可乐的经营策略发生了改变。戈伊兹亚塔渐渐放弃了与可乐无关的证券。他的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儿子 (最后一份工作是在哈瓦那的一家灌装厂)也开始关心开拓国外市场了。
其中一个能说明的例子是菲律宾。当地的圣米格尔酿酒厂既生产可乐也生产啤酒,但它忽略了可乐的生产,结果让百事可乐跑到前头去了。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投资1300万美元成为该厂的合作伙伴,很快就夺回了2/3的市场。
受此成功的激励,可口可乐开始加强在巴西、埃及、台湾、中国、印尼、比利时、荷兰和美国的灌装生产。在年人均产量只有31瓶的法国,可口可乐开始了一场解雇灌装厂的持久战。公司对利润也更关心了。在墨西哥这个有特殊利润的大市场中,价格不断上涨,利润像打了气一样膨胀起来。这种策略重心的转变不是新闻,它已在可乐的年度报告中明确声明了。它的 1986年年度报告的封面是三瓶可乐放在世界之巅,里面则表达了公司对未来的热切期望:
潜力是无穷的。到处都有人安装可口可乐系统……全世界都有可口可乐,到处都能买,到处都能卖。
报告中的数字表示公司的策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从1984年到1987年,即巴菲特投资前,它在全世界的销量增加了34%,每加仑边际利润也从22%上升到27%。国外的总利润从6亿6600万美元涨到了11亿1000万。
报告中更吸引人的是重新调整后的公司本身。1984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国外利润只勉强占总利润的一半多一点(52%),到1987年,它的利润的3/4来自非本土。而未知的潜力仍是无穷的。在经济腾飞的环太平洋地区,年人均饮用的可乐仍不到 25瓶;非洲则更少。即使在经营了几十年的欧洲和拉美,该数目也不到100瓶。而且在那些人口稠密的地方和未提到的地方,每瓶可乐的利润要比国内高得多。巴菲特认为,这有力地证明了可口可乐股票上的“息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还会上涨。他在做完投资但股票尚未飞涨时写道:“当时我看到的是:很明白很引人……世界上最流行的产品为自己建立了一座新的丰碑,它在海外的销量爆炸式地迅速膨胀。”
除此之外,戈伊兹亚塔正用公司的剩余资金买回自己的股票,与巴菲特曾劝凯瑟琳。格雷厄姆买回自己《邮报》的股票如出一辙。他还以资本收益的多少来评价经理们的工作。听起来与巴菲特很相似,未受过金融训练的戈伊兹亚塔评论说:“我发现当你开始让人们对他们的资本负起责任时,各种(好事)都会发生。”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