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二三章 迁徙路(五)
村在烧火这个问题是,确实老大难。

    是以,说一些家庭,到了秋天,妇女拿着小耙子,去地里刨豆根什么的回去烧火做饭,并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尤其是移民的重点地区,山东,早就没有“公地”了,早就完全私有了。公地林地,既不存在,便有些林木,那也是私人的。

    耙豆根,并不是为了取暖,而是单纯为了做饭。

    取暖……取暖自然是冬季蹲在房子前面的向阳面,晒太阳。号称外面比家里暖和的多,那也确实。

    到了这边,很多习惯是要改的。

    艰苦朴素,得看为了什么。明明有的是木柴,为了艰苦朴素而艰苦朴素,那便实在没意义了。

    既是搞了村社,又有点类似于上古井田的设想——仅限于九村一城这种布局模式——是以,诸如农正之类的官员,也都派了过来。

    都是些鲸海移民锻炼出来的,最起码,搭火炕、做壁炉之类的技术,是有的。

    这些村社的房子,基本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至于以后怎么弄,那是个人的意愿,但现在嘛,还是按照一个模子搞出来的,也算是教会这些移民冬季不要去外面晒太阳、而是躲在家里烧木柴——这里冬天也没太阳,晒不成。

    大顺这边有鲸海移民打下的底子,主要是“干部”底子。在这边,组织能力、农业技术、住房技术、取暖细节等问题,都是轻车熟路的,搞就是了。

    早来了一期的移民,对于暂住在家的要求,并不抵触。一方面没有土客矛盾等土地冲突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他们来到这里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各个村社的人现在也正是农闲时候,没什么太多要忙的,便按照村社的组织,自来枫林湾这边帮忙。

    随着移民船队抵达,枫林湾很快就忙碌起来。

    妇女被组织起来,做饭,提供移民的伙食。

    男子也被组织起来,帮着拉船、用小舟运人、运货、牵牛马等任务。

    刚下了船的王成一家,看着这里的热切氛围,很有些不太适应。

    再一个就是晕船晕了太久,这一路风浪颠簸,虽然不至于出人命,但也罢移民们折腾了够呛。

    如今终于踏上了岸,看着这么多人、感受着阴冷的天气,还是不太适应的。

    在枫林湾吃了点饭,傍晚时候,便按照分配的名单,被送到了一个在北边靠河的村落。

    百二十户的村子,一下子涌入这么多的陌生人,要是几年前,肯定是不适应的。

    但先来的这一批,也都是从陌生人开始组建村社的,彼此在这等陌生之地,需得互助才能生存。

    是以,如今再来了一批陌生人,倒也不会觉得不适应了。

    主人很是热情,给他们提供了晚饭,就是简陋了点。

    玉米面窝头,加上腌的芥菜疙瘩切成丝后蒸熟的,最后点了几滴豆油。

    一个巨大的木盆,里面装了满满一大盆的揪疙瘩。

    鉴于王成的年纪颇大,尊老爱幼的习俗还是有的,专门给王成弄了两个白面馒头,也算是尽了地主之谊。

    屋子里木柴噼啪作响,很是暖和。

    吃完饭,略聊了几句,无非是家是哪的、几口人什么的。

    夜里暂时就男人一屋、小孩女人一屋,挤挤巴巴地就先睡下了。

    休息了两日。

    第三日一早,新来的各家男丁就被组织起来,要在已经勘定好的村子地那,先把窝棚搭起来。

    所谓窝棚,倒也简单。

    在地上挖个半坑,或者直接选择避风的地方。

    木头搭成三脚架扣上,上面覆盖上草,堪堪够冬天住。

    人住的自然是简陋,而牛棚、马棚什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新顺1730简介 >新顺1730目录 > 第二二三章 迁徙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