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八四章 国富论(六)
平,也决定了,要么搞东印度公司这种东西、要么在生产端征税、要么就是如窗户税土地税一般给不动产征税。

    比如窗户税,房子盖好了,你总不能把窗户隐藏起来。

    而在外面查窗户,又可以减少矛盾——城堡学说的存在,使得在大街上不进门就查窗户征税的行为,英国人的容忍度一般来说更高一些。毕竟查窗户不用非得进屋查。

    这种情况下,大顺提出了类似于“代收关税”的行为,无疑在乔治三世听来是一种可行的、靠谱的、不扯犊子、可以实现的好办法。

    这种办法,如果把茶叶棉布等,视作“每年六七月份在阿姆斯特丹定时刷新”的生产,那么这就可以视作一种高效的在生产端征税的模式。

    至于说,这种模式,是不是“自由贸易”……

    这个,首先要定义一下什么叫“自由贸易”。

    不过,就算再怎么定义,这玩意儿与其说是“自由贸易”,倒不如说这就是个畸形的、尹里奇说的那种【国际垄断卡特尔】。

    以历史上非常典型的国际垄断卡特尔,1884年世界钢轨卡特尔来做对照。

    1884的钢轨卡特尔,是因为生产相对过剩,各国坐下来谈一谈,最终确定英66%、德27%、比利时7%。

    而现在大顺搞得这玩意儿,确实就像是个畸形的卡特尔。

    以茶叶为例。

    原本是各国东印度公司无序竞争,各国的走私茶到处乱跑。

    而现在,大顺直接垄断了茶叶的生产运输环节。

    在阿姆斯特丹刷新之后,全欧洲统一标准到岸价,其价格包含了统一的关税。

    比如说,每磅征税3便士。

    那么,各国政府拿到的关税比例,就看各国卖了多少。

    也即是,欧洲各国的殖民地和本土总共有多少消费能力,那么各国的政府就能拿多少关税、各国的商人也就拿到多少利润。

    各国的政府,实际上也是“盈利”的受益者。

    而各国能卖多少,取决于各国有多少人口、多少殖民地、多少势力范围。

    当然,若不认为这是一种畸形的卡特尔。

    那么,也是可以认为是一种“自由贸易”。

    毕竟,到了阿姆斯特丹之后,到岸价是全欧洲统一的。

    理论上,这不就是比谁家的航运业成本更低、谁家的造船成本更低、谁家的航海技术更高,谁更有市场建设和销售渠道吗?

    如何解释,不影响结果。

    谁收高关税,那么不收茶税的就会往高关税地区走私。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大顺能否保证每年六七月份,在阿姆斯特丹定时刷新?且别的地方不会刷新?

    这是两个问题。

    前者,是大顺的茶园生产端,能否确保足够的供货?大顺的航海术,能否保证每年的航行?

    后者,是说大顺能否做到,没有其余人偷偷把茶叶运过来?

    前者,好说。

    后者,也好说。

    葡萄牙滚蛋、丹麦滚蛋、英国滚蛋、法国滚蛋之后,实际上大顺已经可以做到,除了在阿姆斯特丹刷新外,好望角以西不会再在别的地方刷新。

    因为此时茶叶并没有被人偷走到锡兰和印度,大顺也绝不可能放着湖南湖北等地的山地不管,跑去锡兰种茶叶去。是以,茶叶想要以走私的方法流到欧洲,还是很难的。

    这,便是大顺和英国可以谈的现实原因。

    念经并不代表可以靠念经谈判。

    关键是要一边念经,一边搞出一个不那么扯犊子的方桉,并且要考虑到“国家还要存在、且政府需要税收”这个现实。

    非要念经的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新顺1730简介 >新顺1730目录 > 第一八四章 国富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