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下)
是很早之前刘钰盐政改革时候就已经打好的基础。

    盐政改革重新划分了盐区,川南工业的发展,使得湖北地区用的是川盐。

    也就是川盐入楚问题。

    川盐入楚,回去不能空船,那么江汉棉布即可入川。

    川盐资本,是大顺当年西征时候发了财的陕西资本集团为主,那么江汉的棉布也一样可以入陕甘。

    四川不怎么产棉。

    陕甘也不怎么产棉。

    西域可以产棉,但是基建太差,道路不行,运河更不用提根本没水,运出来能把裤衩赔进去。

    故而,江汉平原,算是这一次蒸汽机进步、铁路、以及应该不远的蒸汽船连同长江水道的最大受益者。

    至于别的……说真的,在刘钰看来,以大顺的视角,过了信阳往北,只怕铁路的出现,也就是个方便逃荒、赈济的工具。

    除了煤炭开采、沿线车站的工商业能有所发展外,真正巨大的影响,基本看不着。可能养鸡的能多点,方便在火车站卖茶叶蛋、卖烧鸡。

    哦,可能能对盐政产生点影响。

    长芦盐、山西盐,能把淮盐彻底赶出河南、安徽西北部了。这个,就看长芦盐和山西盐,谁的背景大、谁的门子硬了。

    所以,皇帝也好、太子也罢,其实无需担心太多。他们担心的很多事,是不必担心也不太可能出现的。

    当然,以另一种视角来看,那就不一样了。

    京汉铁路的铁路工人、沿途的矿工;如果再配上纱厂女工、印刷厂的识字的印刷工人,基本上这个时代最有天然组织力的一群人,就可以踏上历史舞台了。有些小册子,也就真能有人读懂了。

    显然,刘钰不会和太子讲这个视角。

    于是也就破天荒地,刘钰第一次讲一件事,竟然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了。

    太子听刘钰说完这些全部的好处,只觉得听的头皮发麻、浑身颤抖。

    他是万万没想到,一条铁路,里面的门道竟有这么多,以及会产生这么多的影响。

    本来,在他爹那,他听到关于镇压、统治、分割的东西后,已经是震惊不已了。

    今日再听刘钰从经济、工商、农业、盐政的视角来谈,更是觉得自己所虑所知,着实太少。

    本来他还有点担心“贤良文学”当初在盐铁论里争论的一些事,现在听来,似乎连这些也不用担心了。

    而且,刘钰讲的和贤良文学说的那些,从道理上听,倒是觉得刘钰的这些更有道理。非常顺滑,自己按照刘钰引导的思路反推,也是一样的结果,倒是真有点由道衍术的意思。

    至于说,沿途占地、拆坟之类的事……在太子看来,肯定不算事。

    而诸如铁轨生产、煤炭挖掘、道路测绘这些东西,也自有部门负责。之前那条不长的从门头沟到京城的铁路,已然锻炼出来了一个简陋的班子。

    太子心想,既是父皇叫我来询问兴国公、请教其中所以然。那总不能是叫我只是听听的。

    且父皇叫我日后要去督办铁路这件事,那这是父皇要我办的。而我自己,也不能做个那种不戳不蹦跶的蛤蟆。

    那我要向父皇主动提出来“一并顺便办了”的事,应该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显然不能问刘钰。且不说本身就不该问,问了麻烦多,就算不怕麻烦,父皇说的可是让自己听“所以然”,不要“听其然”,那显然是要我在请教完兴国公后,自己拿个主意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新顺1730简介 >新顺1730目录 > 第三十二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