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皇帝
帝不想让松苏的资本,插手铁路。因为现在能拿出来真正意义上富可敌国的资本募集的,也就是松苏的资本集团了。

    铁路肯定不可能往那边修,要修的话,也是以京城为中心修。皇帝这是不太想让这些资本,插手“内部”地区。

    几年前皇帝南巡的时候,就很细致地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松苏的纺织业,是沿着运河快速扩张的。

    在从阜宁到南通的运河修好之后,资本就沿着运河的水,很快就把运河沿岸的村落、乡镇、县城,卷入到了控制之中。

    沿途各地,都卷入了纺织业里。大量的船只络绎不绝,而那场纺车下乡的运动,也是以每天数里的速度传播。

    事不能说是坏事,至少在大顺对外扩张、四处卖货的时候,肯定是好事。百姓男耕女织,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但松苏那种皇帝不是很喜欢的、说不上来的风气,或者说社会氛围,也一样,伴随着那条运河快速传播。

    铁路这东西,肯定是好东西。皇帝也相信,这东西就像是火枪一样,一开始的时候,火枪比弓箭差得远,但潜力更大。

    关键是,这个好东西,是怎么定义的?是对谁的好?

    皇帝深谙的,是制衡之法,所以松苏可以富庶,但松苏模式只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样才可控。

    大顺的成功,也来源于搞对对胡,没有搞成清一色,互相制衡,反倒是让皇权更加稳固,也解决了许多前朝不太能解决的朝廷问题。

    而且,大顺的土地制度,也注定了兼并起来非常容易。

    朝廷承认地契,而且就是标准的土地私有制。那么,松苏资本买地,怎么杜绝?

    如果插手铁路,沿着铁路扩张,大量的白银,潮水般涌入了内地——大顺不产白银,基层用的钱是铜钱,白银更像是一个外币决策,一旦放开,唯一“产”白银的松苏,能扩张成什么样?

    只说禁止土地交易?这显然是扯犊子,并没有什么用。

    要禁止土地交易的前提,是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大顺没有这个能力,也根本做不成。

    况且,牛二给皇帝描绘了占领印度的“美好”未来。

    如果铁路归商人,或者说商人在铁路上有巨大的发言权,那么松苏的货物岂不是潮水一般涌入内地?

    到时候,牛二所描绘的印度的“美好”未来,就要先在大顺内地上演了。

    某种程度上讲,其实皇帝的担心也不能说错。

    就现在这种情况,真要是铁路修起来,大顺是真的能提前体会一下什么叫“士绅都普遍破产劣绅化”的场景。

    历史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倾销,就算没关税,那还有个从欧洲到亚洲的运费呢,甚至一吨或的运费也得四五两银子。

    松苏这边的先发地区,那玩起来可就更方便了,最起码,不用考虑从欧洲到亚洲的运费。

    机织布在欧洲产,能在铁路和轮船的加持下,把倾销招致的小农破产问题,遍布各省。

    甚至于最后混到乡村中小地主都普遍破产,最终招致了内地的极端贫困化,最终演化成了大量的士绅子弟也居然变红的情况——这也就是清末时候搞那一套,其实搞不通的原因,因为那时候内部被榨的还不够彻底。

    大顺的一些基层的中小地主,其实除了有地之外,还经营手工业。

    内地还在萌芽呢,松苏等先发地区的雄厚资本、海量白银、工业革命、机械生产,能靠着铁路、轮船等,直接把内地的旧经济体系干爆。

    其实就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平行移到了松苏地区,免除了欧洲到亚洲的运费。

    这和美国不一样,宅地法是每户百姓,能拿到160英亩,折合96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新顺1730简介 >新顺1730目录 > 第十四章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