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七零章 备战(十三)
囚徒舰队,里面多是囚犯。

    他们会种地吗?

    种地是门手艺吗?

    实际上,是的。

    一群城市手工业者,是不怎么会种地的。

    而刘钰移过去的前几批人,都是会种地的、会养牛养羊养马的。

    那里的气候条件已经摸的差不多了。

    粮食生产,也已经完成了从零到一的突破,在粮食上,根本不需要母国的援助了。

    看上去,条件很好。

    但是,移民成本是多少?

    洋流、季风、无风带,这些东西,注定了大顺此时要去大洋洲,只能靠三角跳。

    而这种三角跳航行,大约需要小半年,也就是4到6个月时间。

    毕竟这不是卖奴隶,这是往那边送一批服役十多年的老兵,死的太多,一群服役十五年的老兵可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中途需要在三角跳岛屿补给停靠。

    需要相对来说死亡率很低的航行舒适度。

    不可能像贩奴船似的,一个叠一个的塞在里面,真要那么搞,还不如骗那些退伍的士兵,把船开到一半,直接全扔海里呢——就像是当年巴达维亚起义的传闻那样,荷兰人骗华人去锡兰实则把船开到一半把人扔海里。

    这样的航程、这样的航行距离,使得一艘大约800吨的船,只能容纳400人左右。

    如果是资本投资,就需要考虑利润。大洋洲有什么值得运回来的货物吗?至少,此时还是没有的。

    回来就是空船。

    也就是说,大约相当于往欧洲贸易的航行成本、耗损、资本平均利息、船员水手工资等。

    如果走商业化运营,那么一个人收多少钱,其实促使资本流向这个航运业,开辟专门的通往大洋洲移民的航线?

    出得起这个船票的人,是不可能选择去大洋洲当自耕农的。

    想去大洋洲当自耕农的,绝对出不起这个船票。

    所以,这件事,最终还是只能政府主导投资,或者官办,或者官方出钱由商人承包。

    当然现在大顺的士兵地位,是严重不正常的。

    毕竟把士兵基本当人,上一次还要追述到唐中期了。之后不是贼配军,就是丘八,这一次只是偶然现象,可不是理所当然的常态和传统。

    这种不正常的情况,能持续多久,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的。

    大顺为了防止印度藩镇化、为了防止印度总督自立,是必然不会选择让将领在印度自行招兵的。

    大顺想要统治印度,只能在本土招兵,就算一切都完美进行,也需要每年两万人左右的新老交替。

    而这两万人的新老交替,是按照古籍里“一夫五口”定的上船名额。

    算起来,每年印度方向的退役士兵安置,就需要考虑每年10万人的规模。老婆孩子、父母爹娘,也是人。

    10万人,农具、种子、交通工具、六个月的食物补给……

    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出不出得起,是一回事。

    是否愿意出这笔钱,又是另一回事了。

    就刘钰这些年对太子的观察,只能说,他这也算对症下药了。

    现在倒是没啥事,既能让统治者安心免去后顾之忧,又没让统治者知道到底要花多少钱。

    毕竟,这笔钱得朝廷出。

    朝廷又不会变魔术,是变不出钱来的。

    钱只能是从税收中出,而问谁收税?将来收多少税?这里面固然是一门学问,实际上也往往是一根导火索。

    现在大顺对外征服扩张和贸易的高效运转,靠的是一个敏锐的掌舵人和严苛的人治,以及大量的在时代浪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新顺1730简介 >新顺1730目录 > 第八七零章 备战(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