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一七章 乡约村社(二)
教组织的帮助,赵立本离家的这些年,他老婆带着孩子,没有饿死。

    25亩的土地作为儿童寡妇的授田,交由别人耕种,收取一半的收入养家、上学。

    他老婆也就只能靠织布来生活。

    可问题是,乡约村社的最终理想,还是“男耕女织”。

    他老婆织布,能换啥呢?

    别人都男耕女织,他老婆自己纺纱、自己织布,卖不出去。而且棉花也得和村子里的人换。

    外面的商人……外面的商人,压根不买他们的布。

    因为这些布,不好卖。

    退化的亚洲棉的短绒,以及老式织布机出的小布,争不过工业革命之后的家庭纺织业用铁轮织机和长绒棉纱织出来的大布。

    男耕女织的极限完美状态下,就是女人彻底依附于男人,寡妇是没有活路的。

    伦理和婚姻法在这摆着,男人没死,只是被流放或者跑路了,不能单方面离婚再嫁。

    赵立本他媳妇的所有权是归赵立本的,不是归她自己,或者她的父母。

    男耕是主业。

    女织是副业。

    这和南通周边村子里,副业为主、主业为副的状态,是彻底相反的。

    赵立本老婆织布是真的卖不出钱,自己自己不种棉花,那么棉花总得换。

    内部又卖不出去,家里又没有种地的男人能授田五十亩……只能说,得亏还有个重视家庭的弟弟,靠着圣堂聚和会的帮衬,以及慈悲为怀善心满满的儒生先生,也就能活着。

    也就是这是个儒生的试验田,但凡是正常的外部世界……或者在资本主义萌芽区,去工场做工;或者,死了。

    所以大顺的工业革命,纺织业的韧性,或者说压榨率可以更高,源于南通只是副业变主业、主业变副业。

    和南通的纺织业家庭最像的,不是伦敦、巴黎手工场的工人,而是更像爱尔兰的农场雇工——小块份地种点土豆,主要靠给贵族的圈地农场种麦子赚工资,一旦土豆出病就是大规模死亡——南通模式就是如此,男耕女织,但耕地和爱尔兰人的份地差不多大,甚至还不如。种点吃的,大部分货币收入来自于做工。逼急眼了,给点钱就能干,包买商的压榨可以更狠一点。

    但既然如此,你不肯干,自有的是人抢着干,那这种没有地、有孩子、且不能接受继续压低工资否则养不活孩子的寡妇,自然很难找到工作。

    全世界都一样,英法工场、工厂崛起的时候,都是优先招周边的、有自己住房的人做工。只有人力不足的时候,才去招那些需要提供住处额外开支的工人。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像赵立本这种被刘钰的改革所影响、犯罪、变种流放的人,老婆孩子能活下来,不管怎么样都该感谢这些筹办乡约村社的人。

    这是不能否定的。

    按照刘钰那一套搞,就赵立本这情况,老婆出去卖最后烂死、孩子流浪被抓去恶童感化院、二弟三弟签卖身契去南洋或者锡兰,这才是正常情况。

    现在赵立本原来的三个孩子,居然还有俩活着的,老婆居然也还活着,这压根就不正常。

    当初赵立本跑路的时候,有三个孩子。

    老大是长子。剩下俩姑娘。

    如今返回的时候,最小的姑娘得白喉死了。

    长子和长女还活着。

    儿子活着,便有25亩的授田。

    按照颜李学派的三字经,八岁入学,十岁就要住宿在乡学之中,为的就是培养“同窗之情”。

    吃住,都是靠从乡社征收的乡学款来支撑,这就让家里减少了很多的生存压力。

    但乡学的钱肯定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理论上,现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新顺1730简介 >新顺1730目录 > 第八一七章 乡约村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