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周恩来纪念馆陈列展览讲解词
。周恩来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一九五八年他带领国务院机关人员到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亲自打着大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他平易近人,广泛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在煤矿,他下矿井与工人们在一起,在农家,他与大娘亲切交谈。一九六六年,邢台发生强烈地震,他冒着余震的危险,立即赶赴现场,来到灾区人民中间,亲自指挥抗震救灾。
周恩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处理淮安故居的问题上,他多次指示不要让人参观,不要修复,一九五八年和一九六零年他两次接见淮安的负责同志时,一再交待:“要把我住过的房子拆掉。”
早在一九五三年,周恩来就指示将他在淮安的祖坟平掉。一九六五年他派侄儿周尔萃专程来淮安处理这件事。过后又寄来七十元钱,作为平坟工资和损失青苗的赔偿费。在一九五八年,他还专门派人去重庆,把抗战时期葬在那里的生父及邓颖超的母亲的坟平掉。
周恩来十分注重感情,但他对亲属的关心,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尽其所能,决不动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他对亲属、晚辈的要求很严,决不允许有任何特殊。他侄儿周尔辉原在北京一所大学当教员,组织上为解决夫妻分居两地的问题,将他在淮安工作的爱人调到北京,周恩来知道后,动员他们夫妇一起回到了淮安老家工作。
周恩来鼓励侄女周秉建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做牧民,还让侄儿周荣庆到河南当了农民。
一九六一年春节前,淮安县委托人带了点土特产——淮安茶馓给周恩来和邓颖超。不久,他就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还附寄了一份中共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的通知。
周总理始终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生活十分俭朴,这是他曾用过的一条浴巾,上面的补丁是邓颖超亲手缝上的。
看到这些周总理生前用过的物品和穿过的衣服,我们仿佛又看到他当年的音容笑貌和他平凡而伟大的身影。
第八部分 周恩来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这是一个令人痛心而又难忘的日子。周恩来因病医治无效,于上午九时五十七分,与我们永别了。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低声吟唱着《国际歌》,并对身边的医生说:“我这里没事了,你们去照顾其他同志吧。”这就是我们的好总理,在他临终时想到的还是别人,而心中唯独没有他自己。
周恩来的遗体安放在鲜花丛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群众怀着沉痛的心情向周恩来的遗体告别。
邓小平在周恩来的追悼会上致悼词。
载着周恩来遗体的灵车缓缓驶向八宝山,首都百万人民,冒着料峭的春寒,自发来到大街上,泪洒十里长街悲送人民的好总理。
山河呜咽,天地同悲,全国人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周恩来逝世的消息传到淮安,人们纷纷来到他的故居,举行悼念活动,深切表达家乡人民的思念之情。
周恩来的逝世引起了国内外巨大反响。国内外报刊纷纷发表讣告和悼念文章,联合国降半旗致哀;正在开会的联全国安理会的代表全体起立默哀;世界各地纷纷发来唁电并以各种形式悼念周恩来。
“四人帮”倒行逆施,千方百计地破坏人民悼念周恩来的活动,但民心不可违,民意岂能挡?
一九七六年清明节,人们涌向天安门广场,用花圈和诗词表达对周恩来的怀念,声讨“四人帮”的罪行。
周恩来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伟大精神和高尚情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敬仰和尊重。这是日本为纪念周恩来建的诗碑。朝鲜人民在周恩来访问过的地方建了铜像。法国在周恩来旅法时住过的地方立了铜牌。
周恩来逝世以后,根据他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了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