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人民心中的丰碑
间,最快的速度修葺了他老人家童年放过鸽子的镇淮楼,挖过野菜的文通塔,拓宽了南门大街等几条主要街道……盼呀盼呀,总理国事太忙,他没能回来。后来淮安人又听说有一次总理坐飞机飞临淮安上空时,曾低空盘旋,他看到了潺潺流淌的文渠,也看了淮安城内的桥溪巷陌……打那以后,只要有飞机飞经淮安上空,淮安人都要驻足抬头,深情地观望。哪怕正在田间劳动的农民也要停下手中的活,手搭凉棚,远眺蓝天,看一看是不是周总理又在俯视淮安城。这一次,用王铁成的话说,他是替周总理还愿的,因此,“人们把我当成了周总理。”当王铁成在驸马巷出现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淮安”一下挤到“周总理”身边,老泪纵横地说:“您终于回来了,我们可想念您了……”王铁成紧紧握住老人的手,禁不住泪水汩汩涌流。整整一天时间,王铁成无法在纪念馆拍张照片,因为淮安人不放过他们朝思暮想的“总理”啊!没奈何,只好第二天起个大早,六点钟就来到纪念馆。结果,那消息又像长了翅膀似的,二十多分钟后就涌来一千多人。在纪念馆影视厅,王铁成用他那颤抖的手,挥笔写下了“忠诚与日月同辉耀,天不能死地难埋”。当他刚要在落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时,一滴泪水已滚落到他的腮帮,他怕污损了题字,急忙转过身,揩干净泪水才写下去。王铁成走后两个多月了,淮安街头还有人眉飞色舞地说起那天与他握手的情景。是的,在淮安人心中,王铁成就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周总理啊!
一九九二年清明节前后,周恩来纪念馆迎来了开馆后的第一个旅游高峰。从每天早晨六七点钟起,人们就排起了长蛇阵,等候进馆,天天都有一二万人,晶多的一天超过三万。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们,他们打着校旗、团旗、队旗,怀着一颗颗金光闪耀的童心,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坚定的步伐,一队又一队,一列又一列,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他们高举右手,在周恩来纪念馆前,在周恩来的汉白玉坐像前宣誓:“敬爱的周恩来爷爷,我们定要像您那样,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勤奋读书,为实现您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遗言而努力奋斗!”与此同时,中央领导同志和各地各界人士也纷纷前来周恩来纪念馆瞻仰或者寄来题词。国家副主席王震因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但他仍要为周恩来题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活动家”,并嘱咐秘书寄给淮安;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寄来的题词是:“一代师表。”三月份,国务委员宋健来到周恩来纪念馆向周恩来塑像敬献花篮并且写下了“学总理的崇高风范,为现代化建设竭力奋斗”;四月份,全国政协副主席,当年和周副主席一起在陕北纺线线的原三五九旅副政委王恩茂从扬州驱车直奔周恩来纪念馆,他在仔细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的全部设施和陈列后,十分高兴,连声夸赞这个馆建的不错,管理得也有条理,希望能保持下去,让周恩来的精神永远传下去。他还与随行人员商量写下了“总理一生为了人民,人民永远缅怀总理”的题词。老人登车了,还要向周恩来纪念馆投去深深的一瞥。
五月下旬,周恩来的嫡长侄女、华声报社负责人周秉德出差途中顺道来故乡瞻仰周恩来纪念馆。当她听人介绍纪念馆各种建筑的寓意时,高兴极了,连声说:“齐康教授真了不起,他想得真周到!”在总理的汉白玉坐像前,她看了又看。那专注的神态好像在说:“伯伯,秉德看您来了,您放下手中的工作,休息一会吧。”好一会儿,她才“清醒”过来。在陈列厅,她久立于周恩来遗容照片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感情,任凭思念的泪水溢出眼眶,流过腮边。有顷,她才提笔凝墨,写下了“愿亲爱的伯伯魂归故里,晚秉德敬”一行字。放下笔,周秉德好像是解释自己题词似的缓缓地说:“伯伯十二岁离家,我爸爸是十四岁离家。他们都没能再回故里,安息长眠!”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一日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