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新颖别致的布展
共三十多万人,包围我只有六万人的中原军区。周恩来得悉后立即以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身份建议美方和国民党方面派代表前往中原军区所在地湖北宣化店处理。时值五月,连日阴雨,吉普车行至宣化店时,河水暴涨,道路冲断,美方和国民党方面代表借故路不好走,想折返武汉。周恩来当机立断,请来附近农民,他和农民们一起沿着齐腰的河水,让美方和国民党方面代表坐在吉普车上,把他们连车带人硬抬过河。照片拍摄的是他们到达彼岸后他留下的回首一瞥。那是对人民的感谢,也是胜利者的微笑。正是由于周恩来及时、果断地采取这样的行动,这才赢得了时间,使中原军区胜利突围。

    第六部分:和平建设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他逝世。二十六个年头,他为祖国的富强,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人民的富裕殚精竭虑。重病时,邓颖超同志为他设计的斜面小桌令人心酸不止。周恩来一九七二年得病之后,一直坚持工作。住进三零五医院后,仍坚持看文稿批文件,有时累得手抖得握不住笔。邓颖超同志为了“改善”周总理的办公条件,亲自设计了这张可放置于床上的斜面小桌。在这一部分里,周恩来在一九五四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首次提出和一九七五年一月抱病在四届人大上第四次重申的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洪亮声音,通过电视显示屏再现的光辉形象,既表达了我们全民族的心愿,也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又是他留给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遗嘱,看了、听了既催人奋进又催人泪下。

    第七部分,人民总理爱人民。

    陈列组在浩瀚如海的图片实物中只精心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十六幅,实物五件。然而,帧帧照片,光彩照人;件件遗物,娓娓诉说,都是周恩来洒向人民的一片爱心。周恩来越是热爱人民就越是严格要求自己。早在五十年代,他就曾三次给淮安县人委写信,对如何处理自己的旧居、祖坟和亲属等问题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一九六五年春节前夕,他趁堂侄周尔萃回家探亲之机,把平毁自己祖坟作为一项“特殊任务”交待侄子。当地农民只好按照他的要求,在旧历除夕把周总理原在淮安东门外的祖坟全部平毁,棺木就地下沉,坟地由生产队耕种。事后他还要向生产队寄来七十元钱,说是作为平坟工资和青苗赔偿费。这是中外古今的帝王将相想也没想过的事,但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却做到了。

    第八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周恩来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一个热爱人民的人,人民将会永远怀念他。这里的照片、实物和电视显示屏都充分展示了中外人民对他的这一情怀。无论是十里长街送总理还是丙辰清明天安门广场花的海、诗的洋,都是民心的袒露。陈列柜中那条黑色金字的挽联,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元帅送来的。周恩来逝世的讣告一公布,金日成就哭泣着从平壤打来电话,除了表示深切哀悼外,还表示希望中国能让他前来北京,向周恩来作最后告别。由于我们国家有不邀请外国元首参加国家领导人葬仪的规定,使金日成同志北京之行没能如愿。但他仍立即派出一名副总理将他的挽联直送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并在送上挽联后,让这位副总理代表他为周恩来守灵。这条挽联既是中朝友好的象征,也是金日成、周恩来之间深厚友谊的最好见证。

    整个周恩来纪念馆陈列厅的布展内容是从广泛征集来的史料中精选出来的,重点突出。展出后给人以版面虽紧凑但不拥挤的印象,这也是周恩来纪念馆陈列布展上的最大的特点和可取之处。

    当然,这次陈列布展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陈列提纲曾八易其稿,先后征求了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工委、中国革命博物馆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再经中宣部四次审核定稿;布展的版面的小样、大样经省和中央有关专家审定后再进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爱的丰碑简介 >爱的丰碑目录 > 第十三章 新颖别致的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