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跋涉在山山水水之间
    奠基仪式的鞭炮声犹响于耳,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史料征集组随即成立,与建筑工程同步进行。

    几年来,史料征集组的十几位同志兵分三路,北上南下,跋山涉水,足迹印在南京、上海、南昌、绍兴、天津、沈阳、北京、西安、呼和浩特、延安等二十多个省市,行程二十余万公里,走访了五十多个单位和一百五十多位知情人,先后征集到史料照片三百八十四帧,实物及参考品一百五十二件,其中三十多件为周恩来生前使用过的珍贵文物。

    那征集来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实物,几乎都凝结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er h3">一

    一九九一年春天。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的筹建步伐大大加快。总理生前身边的工作人员,是文物史料征集工作的重点。史料征集组的同志心急火燎,一直把电话打进了中南海,找到了邓大姐的秘书赵炜同志。

    “有关纪念周总理的纪念馆全国已有好几座。他们都先后来征集过文物,剩下的已经很少很少。你们纪念馆建得晚,征集工作恐怕是很难的……”

    话语中透出赵炜同志对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史料征集工作的忧虑,更透出她的关心。她从二十三岁就到西花厅工作,跟随总理十年,跟随大姐也已二十六年,对总理和大姐有着深厚的感情。待征集组的同志赴京,她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珍藏的一身周恩来穿过的全毛花呢中山装。

    那还是一九六三年,周总理要出国访问了,可他身上的衣服却很破旧。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总理,怎么能穿这样的衣服出国呢?总理的秘书们先做通了邓大姐的工作,再由邓大姐说服总理,这才到北京红都服装店做了这身衣服。平时,总理总舍不得穿,只有出国访问和举行重大国事活动时才穿。周总理穿着这身衣服,先后访问了二十多个国家。一九七四年,重病缠身的总理也是穿着这身衣服参加了国庆二十五周年招待会。拍摄史诗巨片《周恩来》时,著名演员还曾穿着这身衣服走上银幕,摄制工作结束还舍不得脱下来呢!

    在中南海八十一号中央警卫局的办公室,征集组的同志还找到了邓颖超的少将警卫秘书高振普。高振普同志是总理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中唯一还在职的同志。总理辞世,他经历和参加了为周总理治丧的全过程。给总理撒骨灰只有三四个人,他也参加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奠基,邓大姐还特意派他做代表。这位微山湖畔出生的汉子,有着山东老区人民的豪爽性格。听说纪念馆征集文物,立即从柜橱里郑重地拎出一只包,清点出六件周总理生前穿用过的衣服。

    高振普久久地抚摸着这些衣服,片刻才说,总理去世的前后,“四人帮”正把持着党和国家的很大一部分权力,他们在全国掀起“批林批孔批周公”的活动,丧心病狂地迫害周总理。总理逝世以后,他们这些在总理身边工作的人个个忧心忡忡,甚至做好了坐牢和杀头的准备。当时,他们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处理总理的遗物,特别担心“四人帮”和他们的爪牙把这些珍贵的纪念品毁掉。他们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先将总理的随身遗物编了号码,然后悄悄地送往一些同志在农村的亲戚家里分散保存。直到“四人帮”粉碎,这些遗物才重归中南海。谁能相信,一个身居我们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的人,一个深受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领袖,他留下的遗物竟然还要担着这么大的风险!

    征集组的同志走进了北京西黄城根南街的一所宅院。一位年逾花甲、体格健壮的老人接待了他们。老人叫韩福裕,是周总理从西柏坡进驻北京后的贴身卫士。他原籍山东。三十年代,贫穷逼迫着他背井离乡,跟随父辈们闯关东,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进了革命队伍。两年后,被挑选到周总理身边,成为第一个陪着邓大姐走进中南海西花厅的人。

    听征集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爱的丰碑简介 >爱的丰碑目录 > 第十章 跋涉在山山水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