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设计,在殚精竭虑中完成
建筑,以蓝图为本。
周恩来纪拿馆是一座伟人的永久性的纪念建筑,它将千秋万代接受世人的瞻仰,它必须能经得起当代和历史的品评。
要求之高便显出设计者责任之大。
在一次会议上,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将设计周恩来纪念馆的重任交给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深知这一决定的分量。他们迅即从本校建筑研究所、建筑设计院、建筑系抽调了一批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了周恩来纪念馆规划设计组。由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著名建筑大师齐康教授负责总体划设计。
设计,这是一项高级的创造性的劳动。从无形到有形,从一般到独特,看上去虽只是一步之隔,实际上,却需要设计者付出极大的智慧和心血。
从正式接受下任务那一天起,设计组的十几颗脑袋便一起陷入了冥思苦想。根据建筑物既要继承中国传统,又要体现九十年代现代化的建筑水平,既要突出纪念气氛,又要考虑到整个馆区的纪念游览地这样一些指导思想,他们的笔下先后出现了七种式样的纪念馆方案。有“四合院”式的,有“平房两层楼式”的,有“长廊式的”,有“展览厅式”的。这些建筑方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含义。
一九八八年年底,省委又召开第二次周恩来纪念馆设计方案论证会。若干个方案的建筑模型逐一排放在会场中间的长桌上。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与会人员都感到每一个方案都有其独到之处,大家都希望找到一个更好的建筑方案,更能体现总理这样一个伟人。
在进一步的讨论之后,在热情肯定了设计组呕心沥血的努力之后,会议以现有的一两个方案为主体,在此基础上,集中其它方案的优点,搞出更能体现总理为人、尽可能完美的设计方案来。
这历史的重任落到了齐康教授的身上。
齐康感觉到了会场上大家一齐投向他的希望的目光,但他没有说话,面部甚至连一丝表情也没有。他显得有些疲惫。但他紧抿的嘴唇又让人感到他在暗暗地积蓄气力。
齐康深深感到落在肩上责任的分量。中国建筑界素有“北梁南杨”之说。而齐康恰恰是五十年代闻名全国的建筑设计权威杨廷宝的高足。他曾参加过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并主持设计过南京雨花台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建筑。他设计的武夷山风景区建筑曾在全国设计比赛中获奖。但是,设计周恩来纪念馆,他却感到了某种程度的力不从心。周恩来纪念馆是他主持设计的第十个大建筑,他满心期望以此为自己的设计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要画好这一句号却显得很不容易。
周恩来,是举世景仰、有着独特魅力的一代伟人。设计他的纪念馆,委实是太艰难了。
长时间的冥思苦想,使得齐康本来花白的头发白得更加触目。他用手指轻轻梳理了一下,竟有十几根银丝随之落下。齐康清楚,周恩来纪念馆要想真正设计得好,建筑物本身必须融进周恩来所独有的精神气质,能生动地体现出周恩来的形象、品德和人格。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设计者就必须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周恩来。
论证会结束之后,齐康又驱车来到淮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齐康几乎每月都要来一次淮安。他在文渠边长坐。他去镇淮楼远眺。他对着周恩来的照片长久地出神。他努力体验着那位伟人的呼吸,感受着那颗伟大心脏的搏动。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齐康再一次出现在从周恩来故居到桃花垠去的小路上。这一天,他感到神清气爽,思维特别活跃,也特别敏捷。他隐约感到,他捕捉多日的东西即将在他的思维之海里闪现。他一步步地向前走着。他的头脑中不时闪过周恩来的各种镜头:十三陵水库,周恩来拉着小车和群众一起劳动;黄河边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