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弥敦(1862~1939)
    弥敦(1862~1939),也译作南森、内森。英国人,其父是工业家。他军人出身,早年任英国陆军军事工程师,接任港督时42岁。他任职短暂,不到3年,又不是首任港督,但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的《香港与中国》一书却把他称为香港“开埠英雄”,称他任职时期为“弥敦之治”。书中说,严格来说,第十三任港督弥敦,是历任港督中最有远见和对香港工商业发展颇有贡献的一任。

    弥敦离任后赴南非纳塔尔任总督。曾封爵士。1939年去世,终年77岁。弥敦终身未婚。

    为什么人们称弥敦时期为“弥敦之治”,主要是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业绩。在20世纪刚刚开始,香港当时最大的工业,也只有造船业,拥有几个略具规模的船坞,如隔海相对的太古和黄埔两个船坞。弥敦任内重视城市发展,在他主持下,港英政府制定了一个较完善的中区重建计划,以及广九铁路的兴建和弥敦道的筑成,使沿路地区的市场日渐繁荣起来。此前的九龙,以油麻地最为热闹,工匠和小商人多聚居这里,其余地区,除大角咀建有船坞外,多为零散农村。九龙主干道弥敦道的开辟,带来了一个新的九龙市中心——旺角。

    旺角又称芒角、望角。19世纪前期是一些小的村落,村民以种菜栽花、养猪喂鸡鸭等为业。经过弥敦时期的建设,成为九龙有名的华人商业区。街道虽狭窄,但很整齐,商铺密集,以零售业为主,逐渐银行业、保险业、房地产、股票业也十分蓬勃。消费娱乐业也很发达,酒楼、戏院等也相继兴建。

    第十三任弥敦在弥敦对九龙新界发展的构思中,认为新界工业的发展关系到香港的前途。弥敦的估计,为以后的事实所证明。

    弥敦鼓励发展工业和工业教育,创办香港第一个工程技术训练学校,这间学校后来发展成为香港工学院,再往后与西医书院合并,增设文学院,组成了香港大学。

    在1904年,港岛由坚尼地城至筲箕湾的电车线,全线通车,它对香港交通带来革命性的转变,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弥敦在任内,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水坑口区的娼寮迁往石塘咀营业,从此开始,石塘咀发展成为闻名中外的香港“红灯区”,周围的酒店、饭店、商业都开始发展,至1935年港府决定全面禁娼时,这一地区才开始衰落。

    由于经济情况逐渐好转,商业稳定上升,1905年,港英政府税收首次达到1000万元的纪录,到1907年弥敦离港,全港人口突破了40万大关,其中华人达到三十九万五千多人。

    一个被认为有作为的总督,为什么任期不满就被调任呢?1993年伦敦出版的韦尔什所著《香港历史》一书中,有过这样一段叙述,可供参考:1905年香港中华总商会计划召开大会,以响应上海等地的抵制美货运动,抗议美国迫害华工;弥敦立即下令禁止,并将一家登载反美漫画的报纸主编驱逐出境。殖民地大臣阿尔弗雷德?利特尔顿鉴于上年英国政府因同意向南非输入契约华工,曾遭到国内舆论猛烈抨击,造成轩然大波,因此他担心弥敦此举可能再次带来麻烦。于是,1907年4月,弥敦被调到南非纳塔尔工作,并减少了薪俸。

    香港不过弹丸之地,而英国政府向香港的摊派逐年增加,港府本身的开支也越来越大,如果不寻求出路,发展香港经济,港英政府的前景将很艰难。要想发展,任何时候都必须加强与中国内地的联系。弥敦上任不久,就认识到沟通与内地联系的重要性。于是,着手广九铁路兴建的筹划工作,1906年工程便全面展开。

    早在1895年,清政府因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取得教训,决定大力发展经济以富国裕民。要发展经济首先需要解决交通闭塞和能源不足的问题,为此决定修建铁路和开发矿产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香港二十八总督简介 >香港二十八总督目录 > 弥敦(1862~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