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蘸谈美国政治
    在感性地讲了一些关于我参加自由党的活动后,下面我要开始介绍我为克里助选的事情了。在此之前,我想先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大体地谈谈我所理解的美国政治。

    首先要强调的是,美国是个极其复杂的国家。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然没有中国多,但种族构成要比中国复杂得多:有所谓的社会主流ASP(eAnglo-SaxonProtestant,盎格鲁—撒克逊裔白人新教徒),有欧洲其他各国来的移民,有祖上被贩来当奴隶的黑人,

    有从墨西哥和中南美洲持续涌入的西班牙裔,还有亚裔。这些来自世界各地,文化传统非常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不同的原因来到美国,对社会、国家、政治的看法自然会千差百异,甚至针锋相对。我常想,有空得再去查查美国历史书,看看是不是除了南北战争之外,他们还漏记了几次内战。

    对于这么复杂的一个国家,任何企图在一篇文章里来谈这个国家的人,大概都应该被流放到阿拉斯加去。所以我必须首先声明,本文挂一漏万,只是最最粗浅的一些个人感受,是比“浅谈”还要浅的“蘸谈”。其次,既然是个人感受,必然会带上我的很多思想烙印,为了防止被我的观点误导,读者看完本文后,应该再去看几篇极权主义者对美国的描述,可能才会有比较全面的结论。

    美国号称“种族熔炉”,因此多元化可以说是美国最大的特点。任何一个读过王小波杂文的人,一定都会被他开口便引的那句罗素名言“参差多姿,乃是幸福的本源”叨扰得不堪其烦。如此想来,当年他在匹兹堡度过的时光,一定很是幸福。我初到美国时,有两件事印象很深,充分说明了什么是“多元化”。

    一是没有“美国普通话”。刚到美国的中国人一般都会为口语烦恼,因为自己不说标准的美国英语,就像在中国不会说普通话,在英国不会说BBC腔,感觉低人一等。但很快我就发现,压根就没有“标准美语”这一说,这个词大概只存在于中国某些书的封面之上。就算是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员吧,比如纽约的电视台,那也是白人说所谓的“纽约英语”,黑人说黑人英语,而如果是南方的嘉宾,他们就说带南方口音的英语,大家各说各的,井水不犯河水。每个人都理直气壮地带着自己的口音。所以,我现在坦然地说我的中国英语,周旋于众多的美国英语、印度英语、欧洲英语乃至英国英语之中。

    另一件事,是我做助教时,第一次带习题课,心中很是忐忑,就去问一个美国朋友,习题课应该怎么带。她说了一下该注意的问题,最后说:“最重要的是,做你自己(Beyourself)。”这个说法当时让我新鲜了很久。我本来总觉得,习题课这种东西,系里应该有个惯例或者规定,一二三四五,就清清楚楚地把怎么上课都讲明白了。没想到其实怎么带一门课,完全是带课老师自己的事。我至今很感谢她告诉我的这句“做你自己”,常引为自己跳出陈规、我行我素的依据。

    多元化的源头是对个体的尊重。随之而来的,必然就是“宽容”,因为如果人们不宽容不同意见,多元化就不可能实现,必然就还是“万马齐喑”、思想定于一尊。在美国,纳粹党和三K党都是合法的,60年代时,纳粹党一度被禁,美国人权组织认为他们的权利也应当受到保护,任命了一位律师替他们辩护。这个律师是犹太人。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大法官们以5:4判纳粹党也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同样,当年为三K党辩护的律师是个黑人,这大概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也要维护你说话的权利”的最好例子。在宗教上,美国极为自由,充满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教派,都充分享有各自的信仰自由。一夫多妻的摩门教、直呼上帝之名的耶和华见证人、信奉教主的大卫教派,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如同农贸市场般热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美国草根政治日记简介 >美国草根政治日记目录 > 蘸谈美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