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节
并劝她节哀顺便,不要过分哀毁。那些身在外省的故旧相识们,也纷纷致电表达同样的意思。
先时珍卿还自己接听电话,克制得体地回应大家的问候关怀,后来又看到不少类似主题的电报,她就发展到电话也不想听,电报也不想看。
慕先生的遗体陈列在万邦殡仪馆,珍卿吃了早饭去的时候已经是九点钟。她睡了一觉又勉力吃了不少东西,也并没有显得精力充沛一些,反而憔悴羸弱得让人惊心。
朱书琴师姐帮珍卿别小黄花时,珍卿惊讶于不过一夜半天的时间,海宁社会各界送来的挽联,就挂满了大礼堂目力能及的地方,花圈更是多得挤占走路的空间,来的人不但包括文人雅士、达官贵人,还包括青年学生、普通民众,来往吊唁的人一直络绎不绝。
慕先生的灵柩会在此停放三天,珍卿在万邦殡仪馆只待了一个钟头,又赶着去操持葛馆长等人的葬礼。
当珍卿十点半钟赶到松山殡仪馆时,葛馆长等人的家属已经等候多时。商事印书馆来了不少吊唁代表,跟葛馆长等有交情的《宁报》肖如山先生也派人吊唁,难免有人怨珍卿姗姗来迟不敬死者,但看她形容憔悴、面色惨淡,想人家正儿八经的先生仙逝了,中途跑过来帮你家的人主持丧仪,而且纯粹是出于人道主义在帮忙,即使心中衔怨也不敢太过无礼。
“葛馆长经营的古籍经卷事业,是赓续民族文脉、利在千秋万代的伟业,也是一项静水流深、难见功名的事业,葛馆长、彭先生、茅先生、庞先生,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伟大学者,是炎黄列祖忠义节烈的优秀子孙。为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萃免于炮火涂炭,四位先生甘将血肉之躯勇敢蹈于火海,是因为他们心怀强烈的爱国主义,并为五千年民族文化感到自豪自信,相信五千年的文化定能带着劫难中的伟大民族重生,他们才毅然决然以一身热血投入火海。
“世上汲汲营营之辈死如鸿毛者,何其多也,葛、彭、茅、庞四位先生之死,却比泰山还要重得多。我想,若是我们把民族的敌人击退的时候,我们应该在胜利的土地上建一座纪念碑,纪念为民族独立自由而牺牲的人,这些人包括包括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军人,在救助和医治民族未来栋梁的善人和医者,在教育阵线上传递星星之火的教学家,还有奋力保存民族文化遗脉的学者……而东方图书馆的葛、彭、茅、庞四位君子,应当名列这座写满民族英雄的纪念碑之上,世世代代受到世人的瞻仰和追慕……”
四位死者的家属原是有怨言的。他们既有对丈夫父亲总做无用功,全然不顾家里揭不开锅的怨气,也有对亲人无辜枉死于东洋炮火的怨恨,可这杜小姐一番慷慨激昂的祭词,不但将他们亲人的死无限升华,其实也纾解了这些家属们的悲痛和茫然。连商事印书馆和《宁报》来吊唁的人也面面相觑,暗暗惊讶这位易先生的演说功力,仅这一番简单的讲演之后,所有家属都围绕着她来倾诉悲痛,并表达对她的感激孺慕之情,连她之后要仓促将亡者们下葬,他们也再无一丝一毫的怨言了。
东方图书馆位于租界的境内,原本东洋人不是往这里打炮的,可是最近海宁守军已同东洋人开战,战斗起来一发狠想往哪里打就往哪里打了,租界的洋老爷对此已经发出抗议了。
中午,珍卿全程参与四位死者的下葬仪式,硝烟弥漫的海宁上空应景地阴晦起来,珍卿趁着还未开始下大暴雨,吩咐人把四位先生的家属也送走。商事印书馆和《宁报》派来的吊唁人员,征求了珍卿的允许之后,决定报道东方图书馆四位先生的葬礼,并全文刊发珍卿对他们的悼念词。
这天傍晚时候,一阵骇人的惊雷与闪电过后,海宁又下起这个季节不算常见的暴雨。俊俊哥打电话到谢公馆,说雷雨天气飞机还是不敢乱飞,说还是给他们弄太古怡和的船票,叫她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