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周恩来墨迹碑廊”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的精髓是以书言志,以法载道,故书法又称之为“书道”。书法——由技法而综合表现出的艺术性,其本质是为了体现道。

    近读淮安周恩来故居新落成的周恩来墨迹碑廊二十余方书法墨宝,笔者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美,受到一次“磁力”巨大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洗礼和熏陶。

    道是书法艺术的哲学,周恩来总理深谙其道。他幼年时天分极高又勤奋好学,在家塾馆里读书时就酷爱书法,常在正方型“罗地砖”上,悬肘练习大楷。他重法度,有悟性,寒暑不辍,下过一番很深的功夫。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他真正的功夫,放在书法之外。除了“邃密群科”,探求渊深的学识修养外,他为了“济世穷”而“破壁”,一生从事艰辛的革命活动与和平建设,因而具有广博的生活阅历、深刻的宇宙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因此,对于周恩来这样一位一代伟人来说,无论题诗、题词、题联,定然会下笔不凡,其书法更近乎道,并能使之载道。“书如其人,道如其书”。

    周恩来是举世公认的道德楷模。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以社稷为重,道义当先,所创书法风格亦为行楷典范,无不闪烁其人格的力和美。欣赏周恩来的墨迹碑刻,足以窥见一斑。

    早在一九一零年春,十二岁的周恩来远离故乡淮安,随伯父到东北铁岭,秋天进入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当时,少年周恩来已对读书的目的性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有一次,该校兼教修身课的魏校长,在课堂上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家父而读书。”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的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问到周恩来时,他庄重地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由于少年周恩来的南方江淮口音很重,魏校长一时没有听清楚,要周恩来再说一遍,于是他又大声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少年周恩来这如雷贯耳的声音,越过历史的时空,如今凝固在故居的碑石上,成为千万名莘莘学子来到周恩来故居这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德育教育的教材。此幅集字书法行笔沉着,气息顺畅,爱国之情溢于字表,催人奋勉。

    一九一七年秋,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东渡日本留学。出国前,曾从天津去沈阳看望伯父以及母校的师友,并于八月三十日,奋笔疾书,写下了气壮山河的临别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则简短的题赠留言,生动地表达了他立志献身于祖国解放事业的宏大理想和坚定信心。当人们在周恩来故居墨迹碑廊看到迎面扑来的大幅石刻时,这极具时空透视感的“预言”,也蓦然攫住了人们的心扉。它那端庄雄伟、用笔挥洒自如的开阔气势和书法功底,似将乾坤把握于股掌之中。

    当今在党的“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旗帜的光照下,“中华腾飞世界时”已为期不远,周总理若泉下有知,为其“预言”的初步实现,定会含笑于九泉。

    周恩来去日本留学离开祖国前夕,曾写下一首感奋人心的七绝:“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一九一九年三月,周恩来由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诰为他饯行,他当即挥毫书赠了这首诗。张鸿诰将这幅墨宝珍藏了五十八年之久,直到党中央粉碎了万恶的“四人帮”后,才让它和广大人民群众见面。此诗格调高昂,感情豪放,章法谨严,运笔道劲,字里行间跃然沸腾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如今,这首诗壮美的书法,亦载入了他人生的诗碑丛中,成为鼓舞青少年为民族“奋斗”、为祖国献身的原动力。诚然,朗诵这首气势磅礴、意境雄阔的诗篇,谁能不为之闻鸡起舞;欣赏这幅丰腴雄健、苍劲有力的书法,谁能不为之壮怀激烈呢?!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百世丰碑简介 >百世丰碑目录 > “周恩来墨迹碑廊”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