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4、三战定胜局
名噪一时。以后,廖运周就脱离汤恩伯部队,投入黄维门下,成为黄维的心腹。

    但是黄维做梦也没想到,廖运周是个老共产党,从20年代就入党了。他的直接上级是中共炮兵的创始人朱瑞将军。不仅如此,廖运周手下,暗藏大量共产党员,所以,当黄维决定突围的时候,廖运周反水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出乎黄维德意料。当然小廖也够狠,也够绝,按照黄维此前战车、大炮,让自己先挑的指示,专挑重炮带着走,回过头来就把炮弹砸在黄维德头上。

    包围黄维兵团过程中,邱清泉兵团南行援助,被华东野战军狙击,趁着功夫,国民党徐州部队就开撤。后来他们又接到蒋介石命令,决定反击以求实现突围。可怜,杜隼明,这人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也算是军事眼光指挥才能一流的人。淮海战役中,他受制于“徐州剿总”刘峙,蒋介石朝令夕改,令其焦头烂额,无所适从,错失战机,陷入困局。最终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黄伯韬和黄维,是淮海战役老蒋军队中最为善战也最为忠诚的,但也就是他们祸害了国民党。假如黄伯韬一打就垮,邱清泉根本就不会被黏在徐州,黄维也不会出来钻进我军打开的口袋,老蒋舍掉黄伯韬,最多是壮士断腕;假如黄维早早投降,杜隼明恐怕早早就车过了淮河,加上李延年、刘汝明的部队,国民党机动作战的主力尚存,保住东南半壁河山还是有希望的。

    不过这些都是假设,这两位黄将军被围之后拼死抵抗,都是战到最后一兵一卒,老蒋也不好意思“弃子”,为了救黄伯韬扔进了黄维兵团,为了救黄维,扔进了杜、邱、孙三个兵团!为了救杜,又把李、刘两个兵团打残!国民党就此元气大伤,再也没有战略决战能力。两位黄将军的忠心适得其反,“二黄”唱响了催命曲,可惜没有了还魂丹啊。

    淮海战役,是国共两军战略决战中的关键一战。共产党参战部队60万人,国民党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灭之殆尽。共产党军队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也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了。

    稳健得平津

    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

    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共有1个兵团13个军46个师兵力50余万人,位于东起北宁路的山海关、西到平绥路的张家口的约5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了,并以塘沽为海上通道口。“剿总”总部设在北平,可是我军想了很久的一块肥肉。傅作义在华北可是老大,要风是风,都不屑于带保镖的,他就不信有人敢在自己的地盘上动他。

    在此之前,蒋介石提出要率部南撤,加强长江防线。傅作义对蒋介石的排斥异己、党内斗争身怀戒心、不愿南撤。国民党在东北的失利,给傅作义极大的压力,傅作义也被解放军在东北的漂亮表现震撼,已是“惊弓之鸟”。对于未来华北的战守之势,傅作义作出了几套备选方案。他不愿南撤,于是制定赞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方针,不断收缩兵力。傅作义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如果傅作义主动撤离,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但国民党长江防线就又多出了些兵力,这对今后作战是不利的。如何稳住华北敌军,使它不迅速南逃或西窜,就成为打开华北局面的关键。

    对于傅作义,共产党采取又打又拉的策略,中共中央的部署,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提前结束休整,特别隐蔽地指挥师入关。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一道,动作神速,“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的战略包围和分割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简介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目录 > 4、三战定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