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打倒爱因斯坦
赖以跨入象样的科学争论的领域。在物理学发展的这个阶段,爱因斯坦的学说已经提出了大量简化的理沦(著名的如把重力和惯性归纳为同一现象),并逐渐为愈来愈多的实验证据所证实。爱因斯坦的对手若不充分考虑这些巨大的成就,其反对论点就会象霍尔和巴特尔攻击声的波动说那样不着边际。

    最近以来这种毫无意义的攻击的一个突出例子,是自封的法国物理学家乔治·德·博泰扎所著的《返回牛顿时代》,该书在作者逝世前数年于1936年在美国出版。

    虽然博泰扎认为他的书是对相对论的“严厉驳斥”,但其内容却是谩骂多于切题的辩论和证据。他不仅指责爱因斯坦“根本不理解牛顿的伟大的概念”,甚至惊异爱因斯坦没有自知之明。那些接受相对论的科学家“是由于普遍缺乏物理学的起码知识,根本没资格研究这个问题”。为了解释爱因斯坦的观点之所以为广大的科学界所承认,作者认为可能是由于“世界大战所引起的科学界批评精神的削弱”。

    详细介绍这部观点糊涂的拙劣著作会令人生厌,但有一个方面或许值得指出,因为这是许多攻击相对论的论点所共有的。这就是博泰扎利用戴顿·米勒博士的实验作为反对相对论观点的依据。米勒是一位有责任心的物理学家,他在二十年代曾重复进行著名的迈克尔孙—莫雷实验,获得的结果是不利于相对论的。

    迈克尔孙—莫雷实验是相对论的主要实验基础之一。在此以前,人们已经知道运动着的物体发出的光,不论光源运动得多么快,光的速度是恒定的。这就是说如果从地球表面不同方向测量光的话,由于地球的运动与光程的相对关系,光的速度预料会有变化。1887年,当迈克尔孙和莫雷第一次进行这一实验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光的速度并未显示出预期的变化。这是整个科学史上最出人意料的事情之一。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失败的一种解释。

    在这一有历史意义的实验之后40年,米勒博士决定重新进行一次实验。他实验的结果证明光速有微小的变化,他说这是对爱因斯坦的否定。他多次重复这一实验,都获得肯定的结果。他在科技刊物上写了十几篇文章,直到1941年逝世时,仍然坚持他的结果是正确的。

    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位物理学家弄得清楚米勒进行的实验为什么会得出那样的结果。可是博泰扎和其他一些不负责任的批判相对论的人并没有告诉读者,为什么迈克尔孙—莫雷实验重复过成千上万次,只有米勒博士的实验得出那样的一结果。这一实验曾在各个科学先进的国家,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季节,以各种各样的设备进行过。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除米勒的实验外,结果都是否定的。现在,物理学家的一致意见是某种地区性的干扰影响了米勒的仪器,也许是他在记录数据时无意中发生了错误。②

    在反对爱因斯坦的伪科学文章中,往往会发现一种严重的偏见,反对复杂的数学方程。文章的作者自然是不懂得这些方程,于是为了使他的无知合理化,就坚持认为自然界总是遵循一些简单的数学定律。这种倾向的一个适当例子就是美国化学家托马斯·格雷顿(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的著作。他在他所著《自然现象的新法则》(1938年由一家小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写道:“在这方面我和那种似乎是越复杂越好的固定方法体系正好相反,……我的观念也许不会受到某些知识分子的欢迎,因为他们的权威地位是靠在他们的正统方法中遇到的难题来维持的……”,格雷顿简化天文学所用的方法是全然摒弃万有引力的概念,而代之以他所假设的从太阳上发出的一种向外的“推力”。顺便提到,这已是早年攻击牛顿的老话了。

    从福特协会可以获得格雷顿于1947年自己发行的油印本著作《相对论的失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西方伪科学种种简介 >西方伪科学种种目录 > 第七章 打倒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