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永远的分离
有三室一厅,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还算是不小的。但是,杜家人口多,住在一起挤挤轧轧。杜月笙又另外租了房子,让子女们搬了出去。这样,孟小冬也就有了属于她自己的一间房。她的房间布置得很清雅,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剧照,还摆放着一把胡琴。有一幅《武家坡》的剧照很特别,它好像是被人从中间撕开的。于是有人怀疑,那被撕掉的“人”,可能是梅兰芳。看得出来,尽管她已经远离了舞台,但在内心深处,对于过去了的舞台生涯和过去的人,还是很怀念的。她并非有些人想像的那样,抛弃了过去的一切。

    远离了战火,远离了动荡,孟小冬感觉生活一下子变得清静起来。平时,她仍然以照顾杜月笙病体为主。闲时,特别是杜月笙心情大好时,杜家呼朋唤友,在家里举办一个小型的堂会。这时,马连良、杨宝森、张君秋,还有琴师王瑞芝都在香港。然后,姚玉兰唱一段,孟小冬唱一段,大家合唱一段,杜月笙也即兴来一段,气氛颇为热烈。

    孟小冬在大陆的最后半年,是在上海度过的。这个时候,梅兰芳也在上海。不过,他俩没有机会见面。即便有机会,恐怕他俩也不会见面。在梅兰芳决定留下的时候,孟小冬走了。梅兰芳选择留,使他从此身不由己地越来越靠向政治;孟小冬选择走,使原本就远离政治的她离政治更远了。

    孟小冬走后一个月,上海解放了。梅兰芳对共产党的真正认识,就是从在上海街头看到解放军开始的。梅夫人福芝芳曾经回忆说:“上海解放那天清晨,兰芳就上街了,隐隐还有枪声。去到建国东路,看见有不少解放军战士睡在马路边。他回来高兴地告诉我们,共产党的军队确实已解放上海,纪律好极了。”“纪律好极了”的共产党军队给梅兰芳留下了深刻、良好的印象。

    解放前,他与共产党并无太多的接触,始终不知道共产党曾经以特有的方式保护过他。那是在抗战胜利之初,他接到过驻上海中共办事处工作人员转来的周恩来的问候。于是,他向周信芳表示想去拜访周恩来。然而,周恩来没有同意。当时,梅兰芳只猜测周恩来有些为难,却不知道周恩来为了保护他。周恩来预料到国共合作随时会破裂,如果此时与梅兰芳等文化名人交往过多,一旦国共关系恶化,梅兰芳必将受到国民党的迫害。因此,他拒绝与梅兰芳见面。果如他所预料,国共关系破裂后,素与共产党关系比较密切的周信芳就倍受国民党特务的恐吓,而梅兰芳安然无恙。

    自上海解放到建国后一年间,梅兰芳被各种政治活动所包围。在这段日子里,他频繁参加上海、北京的各种会议,发表了各种大小讲话。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观念随着这大大小小的会议、活动而有了明显变化。

    1949年7月,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在北平召开。梅兰芳作为上海文化界的代表应邀出席。在会上,他认真听取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的政治报告和郭沫若题为《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大会总报告以及茅盾、周扬分别总结国统区和解放区革命文艺运动的报告。

    这些报告让梅兰芳眼界大开,他不禁为自己过去只专注于塑造美女佳人的形象而略感惭愧。因而,这些报告中所表达出的“文艺工作者要学习,要改造思想,要与新社会的主人──‘工农兵’相结合”的思想以及郭沫若提出的“接受毛主席的指示,创造为人民服务的文艺”的口号对梅兰芳的触动很大,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服务对象究竟是什么是模糊的”。

    这以后,他认真学习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逐渐明确了文艺应该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他说:“明确了这个方向,我觉得自己的艺术生命才找到了真正的归宿。”正因为如此,梅兰芳从此的演出活动无一不紧紧围绕着“为工农兵服务”这个宗旨。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到过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梅兰芳和孟小冬简介 >梅兰芳和孟小冬目录 > 永远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