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四、「富强相因」-揭示洋务总纲
术以支持耶?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

    ①“喜谈洋务”是时代的需要,“圣人”处于“今日”也势必如此。只有讲求“洋务”,才能“自强”“自立”,而“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②则是“洋务”所应遵循的原则。

    李鸿章主张对外“和戎”,导源于他对中外力量对比和列强本性的看法。

    “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他正视当时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本来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他由此而推衍出一种错误的结论:由于中外实力相距悬殊,中国无法决胜于疆场,“即暂胜必终败”。他公然妄加非议林则徐、僧格林沁的反侵略斗争, 斥之为“逞一时之愤,几堕全局,谋国者可不深长恩耶?”同时,李鸿章尚未认清列强的侵略本性,误以为列强志在通商,“所图我者利也,势也,非真欲夺我土地也”,无意从根本上危及清朝统治。因此,他断言中国对列强不可轻言战争,而应以“羁縻”

    之策谋求“中外相安”之局。他致函曾国藩,曲解中国历史,否定周秦以来一切抵御外侮的战争,说“自周秦以后,驭外之法,征战者后必不继,羁縻者事必久长。今之各国又岂有异?”

    ③所谓“羁縻”,就是用儒家的道德规范即孔子“忠信笃敬”四字方针进行“笼络”。在应付列强侵凌时,始则坚守既定的不平等条约,以理折之,进行与虎谋皮式的道德说教,继而不惜在权益上作出某种限度的让步,以期“驯服其性”,实现“守疆土保和局”

    的目标。当然,“羁縻”既不是予取予求,任人宰割;又必须以实力为基础。

    “和局”离不开“战备”,“明是和局而必阴为战备,庶和可速成而经久”

    ①,因为外国侵略者“论势不论理”,推行强权政治,中国想要“以笔舌胜之”,犹如痴人说梦。中国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以相抗衡,才能使外国侵略者“阴怀疑惧而不敢遽尔发难”,否则平日必为外人所轻,临事只有拱手听命。李鸿章所以主张采取“羁縻”之策,目的之一,就是想争取并利用和平环境“借法自强”,预修武备,以期“确有可以自立之基,然后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以和则久”

    ②。

    李鸿章意识到,为了推行“和戎”外交,中国必须改变“天朝上国”观念,打开大门走向世界,向外国派遣常驻使节。他指出“自来备边驭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窥敌情”,而中国却置之不顾,自外于国际社会, “殊非长驾远驭之道”。中国应该派使节常驻各国,“管束我国商民,藉探彼族动静,冀可联络牵制,消弭后患。”

    他不仅积极倡议遣使,而且积极推荐驻外使节人选,并主张对他们“重其禄赏,而定以年限,以宣威信,通情款”

    ③。

    ① 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李大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6,第30页。

    ② 李鸿章:《复王壬秋山长》,《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9,第43页。

    ③ 李鸿章:《复首相》,《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0,第27—28页。

    ①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24,第11页。

    ② 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39,第30页。

    ③ 李鸿章:《筹办铁甲兼请遣使片》,《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24,第27页。

    李鸿章认为“和戎”与“变法”息息相关,“盖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

    ④他看出清朝统治危机重重,犹“如敝絮塞漏舟,腐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鸿章传简介 >李鸿章传目录 > 四、「富强相因」-揭示洋务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