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文物识小录第18节 古代镜子的艺术(1)
中国金工用青铜铸造镜子,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多数镜子的背面,都有精美的装饰图案,从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看,可以分成两类,代表两种不同风格:一种镜身比较厚实,边沿平齐,用蟠虺纹作图案主题,用浅浮雕、高浮雕和透空雕等技法处理的,图案花纹和河南新郑、辉县、山西李峪村及最近安徽寿县各地出土青铜器部分装饰花纹相近。有一种透空虺纹镜子,数量虽然不多,作法自成一个系统,产生时代可能早一些。另一种镜身材料极薄,边缘上卷,图案花纹分两层处理,一般是在精细地纹上再加各种主题浅浮雕,地纹或作涡漩云纹、几何纹及丝绸中的罗锦纹。主题装饰有代表性的,计有山字形矩纹、连续矩纹、菱形纹、连续菱纹、方胜格子嵌水仙花纹,黼绣云藻龙凤纹、长尾兽(#)纹,及反映当时细金工佩饰物各式花纹。这部分图案比前一部分有个基本不同处,是它和古代纺织物丝绸锦绣花纹发生密切联系,制作精美也达到了当时金铜工艺高峰,产生时代可能稍晚一些,先在淮河流域发现,通称“淮式镜”。建国后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同类镜子格外多,才知道叫它作“楚式镜”比较正确。从现有材料分析,青铜镜子的发明,虽未必创自楚国,但是楚国铸镜工人,对于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和改进图案艺术的丰富多样化,无疑有过极大贡献。镜子埋藏在地下已经过二千三百余年,出土后还多保存得十分完整,镜面黑光如漆,可以照人。照西汉《淮南子》一书所说,是用“玄锡”作反光涂料,再用细毛呢摩擦的结果。后来磨镜药是用水银和锡粉作成的。经近人研究,玄锡就指这种水银混合剂。由此知道我国优秀冶金工人,战国时期就已经掌握了烧炼水银的新技术。这时期起始流行的鎏金技术,同样要利用水银才能完成。这些重要发现或发明,是中国冶金史和科学技术发明史一件重大事情。由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中国金工装饰艺术,因之更加显得华美和壮丽。当时特种加工镜子,还有涂朱绘彩的、用金银错镂镶嵌的、加玉背井镶嵌彩色琉璃的,都反映了这个伟大历史时期金铜工艺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到汉代,青铜镜子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图案花纹也不断丰富以新的内容,特别有代表性的如连续云藻纹镜,云藻多用双钩法处理,材料薄而卷边,还具楚式镜规格,大径在五寸以内,通常都认为是秦汉之际的制作。有的又在镜中作圆框或方框,加铸四字或十二字铭文:“大富贵,宜酒食,乐无事,日有”是常见格式。或用“安乐未央”四字铭文,必横列一旁。
其次是种小型平边镜子,镜身稍微厚实,铜质泛黑,惟用“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八字作铭文,每字之间再用二、三种不同简单云样花式作成图案,字体方整犹如秦刻石。图案结构虽比较简单,铭文却提出一个问题,西汉初年社会,已起始用镜子作男女间爱情表记,生前相互赠送,作为纪念,死后埋入坟中,还有生死不忘意思。“破镜重圆”的传说,就在这个时期产生,比后来传述乐昌公主故事早七八百年。又有大型日光镜,外缘加七言韵语,文如《长门赋》体裁,借形容镜子使用不时,作为爱情隔阂忧虑比喻。另有一种星云镜,用天文星象位置组成图案,或在中心镜钮部分作九曜七星,又把四围众星用云纹联系起来,形成一种云鸟图案。这都是西汉前期镜子。第三种是中型或大型四神规矩镜,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布四方作主要装饰,上下各有规矩形,外缘另加各种带式装饰,如重复齿状纹、水波云纹、连续云藻纹、连续云中乌鹊夔凤纹,主题组织和边缘装饰结合,共同形成一种活泼而壮丽的画面。正和汉代一般工艺图案相似,在发展中起始见出神仙方士思想的侵入。这种镜子或创始于武帝刘彻时尚方官工,到王莽时代还普遍流行,是西汉中期到末叶官工镜子标准式样。有的在内外缘间还加铸年号、作者姓名和七言韵语,表示对于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