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
要演员背台词。因而最后剪出来的梁静与阿威,是演员们抛出的,授给的,而经侯孝贤撷取剪裁后,赋予了眼光。构想到完成,其间布满了变数和可能性。

    起初漂亮的构想,是贴着梁静意识拍,拍下去,却感到贴不紧,何处发生了裂罅,贴不上。越到后期,侯孝贤焦虑起来,拍不到现代,何处总感觉虚虚的,不坚固。

    至大陆戏拍完,片子算杀青了,外景队离开广东,进香港搭机返台。在惠阳水土不服病了十天的伊能静,到香港,就鱼入水中般,马上活了。大吃,大购物一番。侯孝贤描述,等进关,伊能静最后一个赶来出现在大厅,提的,拖的,满满几大袋,那一身的悍然跟漠然,他才觉悟,《好男好女》的现代就该是这个。电影拍完了,他才明白应该怎么拍。

    拍现代人的当下。

    当下是有其活生生存在的无可遁逃处,便能打动人。

    然而又是怎么样的当下啊,与侯孝贤那一代人是多么捍格的当下。你要拍他们,但你又难同意他们。你也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糟粕跟精华是一起的。这里,就发生了裂罅。批判吗?侯孝贤的性向和动力,永远不是批判的。讽刺或犬儒,不合他脾气。他也不怜悯,他的是同情。同其所情,感同身受,同流合污,他就很会拍,拍得好了。

    如今《好男好女》上片在即,因为太不满足了,他已着手下一部电影,据说六月开拍■。没错,拍的是现代。

    一

    从事电影工作以来总是被人家问道:“你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是不是一定要忠于原著?”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答案是:电影一定不要忠于原著。忠于原著的电影大概只能算二流的电影。为什么呢,因为文学跟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载体、媒介,用的是两种不同的理路。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编剧越久就越发现其间的独特不可替代,难以转换。越是风格性强的小说,越是难改编。张爱玲的小说就是。想想看,一个用文字讲故事,一个用影像。而张爱玲的文字!谁反抗得了?离开了她的文字,就也离开了她的内容。假如你想改编成电影,她的文字,绝对是一个最大的幻觉和陷阱。然后你会被张爱玲的声名压住,然后又有那么多张迷紧紧把你盯住,所以出来的电影我觉得都不成功。现在有的电影,如但汉章的,许鞍华的、,关锦鹏的,还有就是。稍微不同,是张爱玲的翻译,不是原著。

    二

    关于,因为我自己曾参与,就来谈一谈好了。为什么拍呢,其实当时是想拍《郑成功》的。《郑成功》里有一段描述他年轻时候在秦淮河畔跟妓女混在一起,为了资料搜集,我就东找西找的找到了。两个年代差了几百年,但也算是个妓女的题材吧,就把这本书推荐给侯孝贤导演看。那时候我也不指望他看出个什么东西来,因为我最初看在大学,屡攻不克,读了好几次,老是挫败。没想到侯孝贤导演一看就一直看下去,而且看得津津有味。那到底他看了什么东西呢?后来聊起来,他看到……张爱玲在《忆胡适之》一文里,曾经这样谈及的特质:

    暗写、白描,又都轻描淡写不落痕迹,织成了一般人的生活质地,粗疏、灰扑扑的,许多事“当时浑不觉”。所以题材虽然是八十年前的上海妓家,并无艳异之感,在我所有看过的书里最有日常生活的况味。

    没想到侯孝贤看看到是里头的家常、日常这些东西。这个,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电影的特色和魅力所在——日常生活的况味。换句话说,是长三书寓里浓厚的家庭气氛打动了他。借由一个百年前的妓院生活,说着他一直在说而仍感觉说不完的主题。

    前年参加法国康城影展的时候,《解放报》访问他,他们提出一个“ACtION”的问题。《解放报》说很希奇,在里头,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在ACtION的之前或之后,或旁边,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最好的时光简介 >最好的时光目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