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里提尔西斯:杀死谷精
他或她捆在谷杆里这种做法更充分地说明了这个思想。后一种风俗我们已经证明过了,但还可以补充几个例子。在什切青[波兰境内奥德河上的一个港口]附近的克洛克辛村,收割人对捆最后一捆谷秸的妇女喊道:“你得了老头子,该把他保存起来。”直到19世纪上半叶还有一个风俗,把妇女本人捆在豆秸里,在音乐声中把她带回农场住宅去,在这里收割人和她跳舞,一直跳到豆秸从她身上落尽。在什切青附近的其他村庄里,正装最后一车谷子的时候,妇女们照例要竞赛,谁都不愿落在后面。因为谁在车上放最后一捆,谁就是老头子,全身包上谷杆,还给她身上戴花,头上也戴着花和谷草帽子。在庄严的游行队伍中,她把头上戴的收获冠带给主人,把它举在他头上,并念一串祝愿。接着是跳舞,老头子有权选择他的(准确一点说,应该用她名字)舞伴;和老头子跳舞是一件光荣的事。在马格德堡附近的戈墨恩村,割最后一把谷子的收割人常常被整个用谷杆包起来,几乎看不出谷捆里有人没有。包好后,另一个身强力壮的收割者把他背在背上,在收获者的欢呼声中绕田而走。在墨尔斯堡附近的努豪森村,捆最后一捆燕麦的人用麦秸包起来,叫燕麦人,其他的人围着他跳舞。在法国的布里岛上,用第一捆谷秸把农场主包扎起来。在埃尔富特[德国的一个城市]地区的丁格尔斯特德村,直到19世纪上半叶都有用最后一捆谷秸包人的风俗。他名叫老头子,用最后一辆车带回家去,又是欢呼,又是音乐。到了场上,让他沿着谷仓打滚,用水把他淋湿。在巴伐利亚的诺林根村,打谷时打最后一下的人被用谷草包起来,让他在谷场上打滚。在巴伐利亚的奥伯尔法兹的某些地方,人们说他是“得到老头子了”,包上谷草,带到还没有打完谷的一个邻居那里去。在西里西亚,捆最后一捆谷秸的妇女大受嘲弄。推她,放倒在地,用谷草捆起来,称她为谷物玩偶(Kornpopel)。

    “所有这些情况里包含的想法是谷精——植物老人——从最后割下的或最后打下的谷子里被赶出来,整个冬天都住在谷仓里。到了播种的时候,他又回到田里去,在发芽的谷物中作为一种活力而继续他的活动。”

    2.第二点,在里提尔西斯的故事和欧洲收获风俗之间进行比较,我们应了解,在欧洲收获风俗中是否常常认为谷精在收谷或打谷时被杀掉。在挪威的罗姆斯达尔和其他地区,谷草收割后,人们就说“谷草老人被杀了”。在巴伐利亚的其他地区,人们说打谷时打最后一下的人杀了玉米人、燕麦人、小麦人等等,依庄稼而定。法国洛林地方提洛特村里打最后的谷物时,人们随着连枷的节奏,边打谷边喊道:“我们正在打死老太婆,我们正在打死老太婆!”如果屋里有一个年老的妇女,人们就劝她当心,不然会被打死。在立陶宛的拉格尼特附近,最后一把谷子留在地里不动,人们说“老太婆(波巴)正坐在那里”。然后,一个年轻的收获者磨快他的镰刀,用力一下把这把谷子割下来。于是人们说“他把波巴的头砍下来了”;农场主给他一些赏钱,场主的妻子在他头上倒一瓮水。据另一种说法,立陶宛的收割者赶忙割完自己应割的部分,因为黑麦老太婆住在最后一棵里,谁割最后一棵,谁就杀死了黑麦老太婆,就要给自己带来麻烦。在蒂尔西特地区的威基斯堪地方,割最后的谷子的人叫做“杀死黑麦妇女的人”。另外,在立陶宛,人们相信打谷和收谷一样都是杀死谷精的。当要打的谷子只剩最后一堆的时候,所有打谷的人都突然退后几步,好像有人向他们发布了命令似的。然后,他们又干起来,连枷打得特别快、特别狠,直到只剩最后一捆。于是他们发疯似的拼命干,每根神经都拧紧了,连枷雨点般地落在谷物上,直到领工人高喊“停”为止。停止的命令发出后,最后落连枷的人立即被其他的人围起来,喊道:“他打死了黑麦老太婆。”他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金枝简介 >金枝目录 > 里提尔西斯:杀死谷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