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1
○河东山西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元之京师在蓟门,而其西则山,故谓之山西:各自其畿甸之所近而言之也。
古之所谓山西即今关中。《史记·太史公自序》:“萧何填抚山西。”《方言》:“自山而东五国之郊。”郭璞解曰:“六国惟秦在山西。”王伯厚《地理通释》曰:“秦汉之间,称山北、山南、山东、山西者,皆指太行,以其在天下之中,故指此山以表地势。《正义》以为华山之西,非也。”
○陜西《续汉·郡国志》:“陜县有陜陌,二伯所分,故有陜东、陜西之称。”《水经注·河水》:“又东得七里涧,涧在陜西七里。”《宋书·柳元景传》:“庞季明率军向陜西七里谷。”《北史·魏孝武帝纪》:“高昂率劲骑及帝于陜西。”《旧唐书·大宗纪》:“贞观十一年九月丁亥,河溢,坏陜西河北县。”《肃宗纪》:“干元三年四月庚申,以右羽林大将军郭英义为陜州刺史、陜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肃宗诸子传》:“杞王亻垂充陜西节度大使。”《李渤传》:“泽潞节度使郗士美卒,渤充吊祭使,路次陜西。”《回纥传》:“广平王副元帅郭子仪,领回纥兵马,与贼战于陜西。”皆谓今陜州之西。后人遂以潼关以西通谓之陜西。
晋时以关中为陜西。《晋书·宣帝纪》:“西屯长安,天子命之曰:‘昔周公旦辅成王,有素雉之贡。今君受陜西之任,有白鹿之献。’”《张实传》:“湣帝末,拜都督陜西诸军事。张华祖道。”梁王肜《应诏诗》:“二迹陜西,实在我王”是也。东晋则以荆州为陜西。《南齐书》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周世,二伯总诸侯,周公主陜东,召公主陜西,放称荆州为陜西也。”考之于史,桓冲为荆州刺史,安帝诏曰:“故太尉冲,昔藩陜西,忠诚王室。”《毛穆之传》:“瘦翼专威陜西,刘毅为荆州刺史,安帝诏曰:‘刘毅推毅陜西。”《南史·宋文帝纪》:“命王华知州府,留镇陜西。”《宋书》:蔡兴宗为辅国将军,南郡太守,行荆州事。袁ダ曰:“舅今出居陜西。”《邓琬传》:晋安王子勋檄曰:“前将军荆州刺史,临海王子顼练甲陜西,献徒万数”是也。亦有称陜东者。《晋书·载记》:刘聪署石勒大都督陜东诸军事,又加崇为陜东伯。
唐太宗为秦王时,拜使持节陜东道大行台。
○山东河内古所谓山东者,华山以东。《管子》言:“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史记》引贾生言:“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后汉·陈元传》言:“陛下不当都山东。”盖自函谷关以东,总谓之山东,内者,在冀州三面距河之内,《史记》正义曰:“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北,故呼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又云:“河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卫州东北入海,曲绕冀州,故言河内。盖自大河以北总谓之河内,而非若今之但以怀州为河内也。”
○吴会宋施宿《会稽志》曰:“按《三国志》,吴郡会稽为吴、会二郡。张·谓:‘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孙贲传》云:‘策已平吴、会二郡,’《朱桓传》云:‘使部伍吴、会二郡。’《全琮传》云:‘分丹阳、吴、会三郡险地为东安郡’是也。前辈读为‘都会’之会,殆未是。钱康功曰:‘今平江府署之南名吴会坊。《汉书·吴王濞传》:上患吴会轻悍。’按今本《史记》、《汉书》并作‘上患吴、会稽’,不知顺帝时始分二郡,汉初安得言吴会稽?当是钱所见本未误,后人妄增之。
魏文帝诗:“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陈思王《求自试表》曰:“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晋文王与孙皓书曰:“惠矜吴会,施及中土。”魏元帝加晋文王九锡,文曰:“扫平区宇,信威吴会。”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曰:“朝服济江,扫除吴会。”陈寿《上诸葛亮集》曰:“身使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