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十五
重穑以帅民,而欲望教化之行,风俗之美,无是理矣。

    白氏长庆集,策曰,夫赋敛之本者,量桑地以出租,计夫家以出庸。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则谷帛之外,又责之以钱,钱者桑地不生铜,私家不敢铸,业于农者,何从得之?至乃吏胥追征,官限迫蹙,则易其所有,以赴公程。当丰岁则贱粜半价,不足以充缗钱。遇凶年,则息利倍称,不足以偿逋债。丰凶既若此,为农者何所望焉?是以商贾大族,乘时射利者,日以富豪,田垄罢人,望岁勤力者,日以贫困。劳逸既悬,利病相诱,则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织妇之手,皆欲投杼而刺文。至使田卒污莱,室如悬磬。人力罕施,而地利多郁。天时虚运,而岁功不成。臣尝反覆思之,实由谷帛轻,而钱刀重也。夫籴甚贵钱甚轻,则伤人,籴甚贱钱甚重,则伤农。农伤则生业不专,人伤则财用不足。故王者平均其贵贱,调节其轻重,使百货通流,四人交利,然后上无乏用,而下亦阜安。方今天下之钱,日以减耗,或积于国府,或滞于私家。若复日月征取,岁时输纳,臣恐谷帛之价转贱,农桑之业转伤。十年以后,其毙必更甚于今日矣。今若量夫家之桑地,计谷帛为租庸,以石斗登降为差,以匹夫多少为等,但书估价,并免税钱,则任土之利载兴,易货之毙自革。毙革则务本者致力,利兴则趋末者回心。游手于道涂市肆者,可易业于西成,托迹于军籍释流者,可返躬于东作。所谓下令如流水之原,系人于苞桑之本者矣。

    宣德中,浙江按察使林硕,江西副使石璞累奏,洪武初,钞重物轻,所以当时定律,官吏受赃枉法,八十贯律绞。方今物重钞轻,苟非更革,刑必失重。乞以银米为准,未行。至正统五年十一月,行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议,今后文职官吏人等,受枉法赃,比律该绞者,有禄人估钞八百贯之上,无禄人估钞一千二百贯之上,俱发北方边卫充军。亦可以知钞道之低昂矣。

    李翱集有疏改税法一篇,言钱者官司所铸,粟帛者农之所出。今乃使农人贱卖粟帛,易钱入官,是岂非颠倒而取其无者邪?由是豪家大商,皆多积钱,以逐轻重。故农人日困,末业日增。请一切不督见钱,皆纳布帛。

    国初所收天下田赋,未尝用银,惟坑冶之课有银。实录于每年之终,记所入之数。而洪武二十四年,但有银二万四千七百四十两。至宣德五年,则三十二万二百九十七两。岁办视此为率。按宋苏辙元祐会计录,岁入银止五万七千两。元史成宗纪,右丞相完泽,言岁入银止六万两。而宣德五年,奏温处二府,平阳丽水等五县,课额至八万七千八百两,盖所开坑冶渐多。当日国家固不足恃银以为用也。至正统三年,以采办扰民,始罢银课,封闭坑穴。而岁入之数,不过五千有余。九年闰七月戊寅朔,复开福建浙江银场,是年采纳,已六万七千一百八十两。乃仓粮折输变卖,无不以银,后遂以为常货,盖市舶之来多矣。

    解缙太平十策,言及今丰岁,宜于天下要害之处,每岁积粮若干,民虽近输,而国受长久之利,计之善者也。愚以为天下税粮,当一切尽征本色。除漕运京仓之外,其余则储之于通都大邑。而使司计之臣,略仿刘晏之遗意,量其岁之丰凶,稽其价之高下,粜银解京,以资国用。一年计之不足,十年计之有余。而小民免称贷之苦,官府省敲朴之烦,郡国有凶荒之备,一举而三善随之矣。

    今世所传五铢钱,皆云汉物,非也。南北朝皆铸五铢钱。陈书世祖纪,天嘉三年闰二月甲子,改铸五铢钱。魏书言武定之初,私铸滥恶。齐文襄王以钱文五铢,名须称实,宜称钱一文重五铢者,听入市用。计百钱重一斤四两十二铢。通典注,按此则一千钱重十一斤以上,而隋代五铢钱,一千重四斤二两,当时大小秤之差耳。自余皆准此为数。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秤,悬于市门。民间所用之称,皆准市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知录简介 >日知录目录 > 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