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十二
,遂有人少阙[15]缺字同多,人多阙少之语。而崔湜以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至逆用三年员阙。令狐咺在吏部,杨炎为侍郎至分阙,以恶阙与炎,其名相传,至今不改矣。

    自万历以上,法令繁而辅?????之以教化,故其治犹为小康。万历以后法令存,而教化亡,于是机变日增,而材能日减。其君子工于绝缨,而不能获敌之首。其小人善于盗马,而不肯救君之患。诚有如墨子所云,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倍畔,使断狱则不中,分财则不均。吕氏春秋所云,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列近则持谏,将众则罢怯。又如刘蕡所云,谋不足以剪除奸凶,而诈足以抑扬威福。勇不足以镇卫社稷,而暴足以侵害闾里者。呜呼!吾有以见徒法之无用矣。

    绍兴三十二年,吏部侍郎凌景夏言,国家设铨选,以听群吏之治,其掌于七司,著于令甲所守者法也。今升降于胥吏之手,有所谓例焉。长贰有迁改,郡曹有替移,来者不可复知,去者不能尽告,索例而不获,虽有强明健敏之才,不复致议。引例而不当,虽有至公尽理之事,不可复伸。货赂公行,奸弊滋甚。尝观汉之公府有辞讼比,尚书有失事比。比之为言,犹今之例。今吏部七司,宜置例册。凡经申请,或堂白,或取旨者,每一事已命郎官以次拟定,而长贰书之于册,永以为例。每半岁上于尚书省,仍关御史台。如此则巧吏无所施,而铨叙平允矣。淳熙元年,参知政事龚茂良言,法者公天下而为之者也。例者因人而立,以坏天下之公者也。昔之患在于用例破法,今之患在于因例立法。自例行而法废矣。故谚称吏部为例部。是则铨政之害,在宋时即已患之,而今日尤甚。所以然者,法可知而例不可知。吏胥得操其两可之权,以市于下。世世相传,而虽以朝廷之力,不能拔而去之。甚哉例之为害也,又岂独吏部然哉![13]古无例字,只作列。礼记服问,罪多而刑五,丧多而服五,上附下附,列也。注列,等比也。释文徐邈音例,即后人例字。至汉何武传曰,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杜钦传曰,不为陛下广持平例。王莽传曰,太傅平晏,从吏过例。始加人作例。

    今之言停年格者,皆言起于后魏崔亮。今读亮本传,而知其亦有不得已也。传曰迁吏部尚书,时羽林新害张彛之后,灵太后令武官得依资人选。官员既少,应选者多。前尚书李韶,循常擢人,众情嗟怨。亮乃奏为格制,不问贤愚,专以停解日月为断。虽复官须此人,停日后者,终于不得。庸才下品,年月久者,则先擢用。沉滞者皆称其能。亮外甥司空咨议刘景安,以书规亮曰,殷周以乡塾贡士,两汉由州郡荐才,魏晋因循,又置中正。谛观在昔,莫不审举。虽未尽美,足应十收六七。而朝廷贡秀才,止求其文,不取其理。察孝廉,唯论章句,不及治道。立中正,唯辨氏族,不考人才。至于取士之途不博,沙汰之理未精,而舅属当铨衡,宜改张易调,如之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之士谁复脩厉名行哉?亮答书曰,汝所言乃有深致,吾乘时徼幸,得为吏部尚书,常思同升举直,以报明主之恩,乃其本愿。昨为此格,有繇而然。今已为汝所怪,千载之后,谁知我哉!古今不同,时宜须异。何者?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书,尚书据状,量人授职。此乃与天下群贤共爵人也。吾谓当尔之时,无遗才,无滥举矣。而汝犹云十收六七,况今日之选,专归尚书,以一人之鉴,照察天下。刘毅所云,一吏部,两郎中,而欲究竟人物,何异以管窥天,而求其博哉?今勋人甚多,又羽林入选,武夫崛起,不解书计,唯可彍弩前驱,指踪捕噬而已。忽令垂组乘轩,责以治效,是所谓未曾操刀,而使专割。又武人至多,官员至少,设令十人共一官,犹无官可授,况一人望一官,何由不怨哉?吾近面执,不宜使武人入选,请赐其爵,厚其禄。既不见从,是以权立此格,限以停年耳。昔子产铸刑书以救敝,叔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知录简介 >日知录目录 > 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