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铸剑为犁的拉宾
    1991年2月1日夜,我乘一架以色列“阿尔法”式运输机冒着海湾战争的炮火在本---古里 安机场着陆。这是我头一次跳上这块神秘的国土,当时以色列尚未与中国建交。

    我径直爬到特拉维夫希尔顿饭店顶层的阳台上,成为有史到来第一个用“新华社特拉维 夫”电头发稿的中国人。入夜,我跟着一帮胆大妄为的西方记者守在楼顶上等“飞毛腿”, 喝威士忌,数遍古今的各国英雄。美国CBs摄影师海古德津津乐道地称赞以色列总长伊扎克· 拉宾,仿佛他是圣乔治。可当时我对以色列的全部知识仅为一本田上四郎的《中东战争全史 》和一张以色列地图。想不到在此后的三年里,我数次前往以色列,每次都与这位大名鼎鼎 的拉宾将军有关。

    (一)

    1992年6月22日,我第二次去以色列,奉命采访以色列大选。历史上的6月22日不是法国 工人起义就是希特勒进攻苏联,而我则在这天连人带车都被扣在加沙与阿什克隆间的沙漠里 ,整整两车以色列国防军把我和我的大吉普押往西奈。在押解我的路上,南方军区的一位中 校还执著地要与我打赌,是沙米尔赢还是拉宾赢,我毫不犹豫地选了沙米尔,可中校说我准 输。

    好在弄清楚我的种种苦衷之后,押送我的军警宪特迅速放我上了路。《以色列消息报》 还为我的莽撞登了条特写:“250名外国记者来以采访大选,31岁的中国记者让南方军区跳了 起来。”

    次日凌晨,当我从耶路撒冷驱车60公里赶至特拉维夫哈美利兹投票站时,只拍到瘦小枯 干但总精神抖擞的沙米尔,而工党领袖拉宾则在几公里外的另一投票站投票。我急忙发动汽 车,可《以色列之声》的记者偏举着个话筒横在我那因闯边界被传媒炒得火热的大吉普前, 问我昨天是否遭到军警非人道待遇,由此是否会影响中以关系。我一面挂档、松离合器,一 面歪着脖子告诉他:“士兵不是以色列,我更代表不了中国。”想不到这段由吉普马达伴奏 的采访在电台播出时,竟被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林真的秘书录了下来,林大使夸我回答得很有 外交水平。

    待我驾大吉普风驰电掣赶到投票站时,只见拉宾正躬身钻进一辆破旧的“沃尔沃”绝尘 而去,至此,我追拍拉宾大选投票的任务就这么不体面地以失败告终。

    好在当晚以色列工党在丹·特拉维夫饭店工党总部集会助选,我还有机会再睹这位拉宾 将军的风采。从黄昏等到午夜,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就是不肯露面。天快亮了,兴奋的 工党党员还在等待大选的统计结果。直到有人宣布工党以12席之差击败对手利库德集团后, 姗姗而来的拉宾才露了面。

    我第一次在这么近的距离内端详拉宾这张比关公还红的大脸。还是“六日战争”中那种 躬身向右前方微倾的习惯姿势,只是黄军裤换成一身剪裁合体的黑色暗条纹西装,给人一种 羞羞答答的错觉,可一开口,浑厚吵哑的男低音立即将刚才的羞赧之气一扫而光,颤抖的语 音浸透了工党饱尝15年在野党的辛酸和大选胜利的激动。拉宾的讲话一再被震天的欢呼声和 工党党歌打断,他一一感谢支持他的同事和选民,直到有人齐呼“佩雷斯”时,他才想起这 位与他素有芥蒂而又风雨同舟的同事。

    四天之后,拉宾在特拉维夫希尔顿饭店多功能厅正式庆祝工党获胜,还是那辆老掉牙的 “沃尔沃”轿车,还是那身黑西服。这位由突击队员、野战排长升至以军总长、驻美大使及 1974年~1977年内阁总理的老者,终于重新回到权力的顶峰。面对记者围剿,这位鹤发童颜 、下野15年之久的花甲老人侃侃而谈,一双深逢的蓝眼睛似乎永远带着一丝忧伤。

    (二)

    拉宾在《回忆录》中回忆自己的出生时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钻进了金字塔简介 >我钻进了金字塔目录 > 铸剑为犁的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