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工艺志
锦得此令誉,不能扩大其业,子孙游惰,日就式微,能不惜哉!当是时,竹堑福林堂尼素莲,亦设织机,以资衣食。素莲姓黄氏,少失偶,持斋守节,与其徒共事纺织,所出之布,人争购之。
台湾之番能自织布,以苧杂树皮为之,长不满丈,台人购以为袒,善收汗。而水沙连番妇以苧麻杂犬毛为纱,染以茜草,错杂成文,谓之达戈纹。道光中,大甲番妇始采兰草织席,质韧耐久,可以卷舒,汉人多从之织。于是大甲席之名闻远近,其上者一重价至二三十金。大甲人以此为生,至今不替。
刺绣
台湾妇女不事纺织,而善刺绣。刺绣之巧,几迈苏、杭,名媛相见,竞夸女红。衣裳裁纫亦多自制,绿窗贫女以此为生,故有家无担石,而纤纤十指,足供饔飧。近唯淡水少女争学歌曲,缠头有锦,而女红废矣。台南妇女尤善造花,或以通草,或以杂彩,一花一叶,鲜艳如生。五都之市,则有售者。
雕刻
雕刻之术,木工最精。台南为上,而葫芦墩次之。尝以径尺坚木,雕刻山水楼台花卉人物,内外玲珑,栩栩欲活,崇祠巨庙,以为美观。故如屏风床榻几案之属,每有一事,辄值百数十金。盖选材既佳,而抡艺亦巧。唯雕玉刻石,尚不及闽、粤尔。
绘画
绘画为文艺之一,开辟以来,善画者颇不乏人。而台南郡治之火画,其技尤精。南郡附近多槟榔,每取其箨为扇,画者又选其轻白者,以线香燃火炷之。四体之书,六法之画,靡不毕备。又镶以锦缘,饰以牙柄,每把可售数金,或数百钱,视其精粗为差。西洋人士购之馈赠,以为台湾特有之技。然台湾之中,唯台南有售,余则罕见也。
铸造
台湾铸造铁器,前由地方官举充,藩司给照,通台凡二十有七家,谓之铸户。所铸之器,多属锅鼎犁锄,禁造兵,虑藉寇也。同治十三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奏请解禁。然铸造小刀者,各地俱有,唯淡水之士林最佳。又台湾产金,故妇女首饰多用金,一簪一珥,极其精巧。而台南所制银花,质轻而白,若牡丹,若蔷薇,若荷,若菊,莫不美丽。故西洋士女购之,以为玩好,或以馈赠也。
陶制
郑氏之时,咨议参军陈永华始教民烧瓦,瓦色皆赤,故范咸有《赤瓦之歌》。然台湾陶制之工,尚未大兴,盘盂杯碗之属,多来自漳、泉,其佳者则由景德镇,唯砖甓乃自给尔。乡村建屋,范土长方,厚约二寸,曝日极干,垒以为壁,坚若砖,谓之土墼,费省数倍。光绪十五年,有兴化人来南,居于米市街,范土作器,以售市上,而规模甚少,未久而止。唯彰化有王陵者,善制烟斗,绘花鸟,釉彩极工,一枚售金数圆。次为台南郡治之三玉,其法传自江西。而王陵且能制瓶罍之器,亦极巧。惜乎仅为玩好之物,不能与景德媲美也。
煅灰
灰有两种:曰蠔灰,曰石灰。沿海之地多畜牡蛎,台人谓之蠔,取其房烧之,色白,用以垩墙造屋。而近山一带,则掘石煅之,价较廉。
烧焿
山居之民,采伐杂木,积火烧之,而取其灰煮焿。焿有二种:固者曰焿砣,用以合染;流者曰焿油,可调食,色黄有毒,助消化。烧焿之木,以山蕉、贯众为佳,亦有配出。
竹工
嘉义产竹多,用以造纸,消用甚广。编为器具,亦用宏。而水沙连之竹,径大至尺余,缚以为筏,可渡大洋,凌涛不没,故沿海捕鱼皆用之。竹工之巧者,为床、为几、为篮、为筐。日用之器,各地俱有。
皮工
台南郡治之皮箱,制之极牢,髹漆亦固,积水不濡。次为鹿港。售之外省,称曰台箱。台地多皮,惜无制革之厂,以成各器,故但为枕、为鼓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