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在爱的彼面
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意蕴。
循此绪端,自然生出“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的回忆和忧虑。
鸡鸣是清晨,狗吠是黄昏,一早一晚,都是人烟稀少、男女幽会聚散之时。《易林?随之既济》:“当年早寡,孤与(宇)独居;鸡鸣狗吠,无敢问者。”即指鳏夫与寡妇夜间来往,惊鸡动狗,已露风声。此处谓女子忆昔与郎幽会往来,不免风吹草动,使兄嫂备悉隐情。
既然尽人皆知,而今若断绝,居家将何以见人?对兄嫂又如何解释?所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隙穴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加上始乱终弃的严重后果,女子有太多顾虑和动摇。
何况那“鸡鸣狗吠”中的情意仍在心内婉转,哪里说放便即放下?
“妃呼豨”,正是女子瞻前顾后、心乱如麻时发出的一声歔欷长叹。
清人陈本礼《汉诗统笺》云:“妃呼豨,人皆作声词读,细观上下语气,有此一转,便通身灵豁,岂可漫然作声词读耶?”
闻一多《乐府诗笺》亦云:“妃读为悲,呼豨读为歔欷。”
三字悲叹,在感情、语气上承上启下,直贯结尾二句意脉。
下句是女子在悲叹中但闻秋风阵阵凄紧,野雉求偶不得的悲鸣不时传来,使她更加感物共鸣,相思弥甚,犹豫不决。
因为她是舍不得他的,因此,她并不能、也不肯立刻便做决断。
这样的她,便把一切推给了光阴:只待须臾东方皓白,定会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陈本礼云:<kbd></kbd>“言我不忍与君绝决之心,固有如曒日也。谓予不信,少待须臾,俟东方高则知之矣。”(《汉诗统笺》)如此,则“高”尚有喻其心地光明皎洁,感情热烈持恒之义。
因为,女子仍然深陷爱中,来不及走到爱的彼面。
爱的彼面是什么?
很多人会说是恨。其实不是。
爱的彼面是淡漠。
真的,若果没有了爱,哪里还恨得起来。他的悲欢与我无关,形同路人擦肩而过。
当爱甚,而爱变成恨时,却有无穷悲哀。
同样强烈的爱恨一如。
毛姆曾高度评价艾米丽?葛朗台的:“我从未见过爱与恨像在那本书中那么强烈地被表达过。”
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
英格兰山峦起伏的北部,有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呼啸山庄”,某天主人恩萧自街头领回一名弃儿,收为养子,取名希斯克利夫。恩萧视为己出,让他与儿子辛德雷和女儿凯瑟琳一起生活。
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萌发了爱情,但辛德雷十分憎恶他。
老恩萧一死,辛德雷成了山庄的主人,他不仅禁止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接触,还对他百般虐待和侮辱。
这种迫害的结果,加剧了希斯克利夫对辛德雷的恨,也加深了他对凯瑟琳的爱。
一天,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秘密外出,认识了附近画眉田庄的小主人埃德加?林顿。貌似温文尔雅实则伪善的富家子弟爱上了凯瑟琳的美貌,立刻向她求婚。
天真幼稚的凯瑟琳同意嫁给林顿,她以为可以利用林顿家的财富,帮助希斯克利夫摆脱哥哥的迫害。
希斯克利夫知道凯瑟琳出嫁的消息,痛不欲生,愤然出走。
数年之后,希斯克利夫出现在林顿家,他发了财,带着一腔仇恨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