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长如一季,漫似一秋
个,他说:阿三,今日要盘点,一步都不要离开。

    该死的老都,难道竟没有看到他一夜未眠的疲倦与兴奋吗?

    “凤楼今夜听秋风,奈五更愁抱。想玉匣、哀弦闭了。无心重理相思调。”

    一日不见,如三月、三秋、三岁……

    《采葛》表现的只是凶猛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因果循环的故事,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

    《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

    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

    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

    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

    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

    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

    这样一来,《采葛》写的想必是不能考证的许多年前的一个男子,在春秋朴素庄重的气息里,热烈想念他爱着的女子。

    因他竟夕相思,故而感觉一天的光阴竟有三个月、三个秋天、三年那样漫长。

    我们甚至可以猜测,他的想念如此惊天动地,竟然令那女子手中采摘的葛感应到了。那原本无情无义的葛草,竟从此有了渴念的心情,令后世每个采摘到它的人,都染上了思念。

    此情不待白尽人头,不得平。

    相爱男女最原始的盼望是长相厮守。执手相对,挽手相随,去烟波浩淼处行船,去看江南柳,去豆蔻梢头采集无边春色。

    有时,也任何地方都嫌热闹,只取了清净的所在,四目相对,“眼波长,斜浸鬓云绿。看不足。”

    这样情好,若失去他,便只得空虚。

    在里,杨过在失去小龙女之后,创出了一套“黯然销魂掌”,其中招式读来有莫名恐怖:

    心惊肉跳、杞人忧天、无中生有、拖泥带水、徘徊空谷、废寝忘食、孤形只影、饮恨吞声、六神不安、穷途末路……全部是杨过与小龙女分别之后的心境。

    爱真乃世间最恐怖的东西,叫人一招一式之间都难以忘怀。

    这套“黯然消魂掌”打败了周伯通,习武成癖的他便央求杨过传授。杨过细细演给他看,但以周伯通那么聪明绝顶又爱学武功的人,竟然难以领悟,只因他领略不到掌法中间流转的感情。

    他没有所爱所系,因而也不曾黯然销魂。

    周伯通不懂这套掌法,正如他也不懂当年被他辜负的英姑。

    当年的周伯通还是不更事的少年,偏偏遇上被段皇爷无意冷落的王妃英姑。英姑于寂寞之中同毫无心机的周伯通嬉戏,横生了感情,产下一子。

    周伯通至此方感觉闯下大祸,竟然弃英姑潜逃。可怜的罪妃,既成弃妇,又被仇人灭子,一夜白头。

    她恨见死不救的段皇爷,想念那个逃跑的冤家。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人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当英姑唱着这只歌子含恨老去,她捱过的寸寸寂寞光阴便似加了倍,不是三秋,而是六载、九年;不是一生,而是三世。

    爱而不见,只能如葛一般深恨了一秋再一秋。“悬望久,蔷薇谢”。

    这样的思念,金庸写得天地变色。

    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开到荼蘼简介 >开到荼蘼目录 > 长如一季,漫似一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