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雁过旧时

    《声声慢》这词调名,始见于北宋晁补之词,毛先舒《填词名解》云:“词以慢名者,慢曲也。拖音袅娜,不欲辄尽。”用白话文说,就是声声慢的“慢”其实就是说,在唱曲的时候要延长音调,缠绵不尽的唱出,求的就是回环往复,大约就有点咏叹调的意思。但是易安这阕《声声慢》却与众不同。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压平声字,调子也相对比较沉缓,而易安的这阕词却改押了入声韵,并且大胆地反复用了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也因此许多学者对这阕词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比如《词林纪事》引许蒿卢的批评说:李易安此词颇带伧气,昔人极口称之,殆不可解。郑骞也认同许蒿卢的说法,意思也就是说这首词有点粗俗,他们不理解,许多年来人们都喜欢这首词是因为什么。所以说粗俗,大概是这首词的用字口白过重的原因。当代著名的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对李易安的这阕词也持有不同看法,虽然她不同意评论这首词流于粗俗,但对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十四个字的超级叠加,认为颇有过头。

    我们这里暂且不说这些过于学术的品评,但从一般的阅读感觉上来说,这首词的确是一首难得的好词。

    一天下来,孤独的女人,在孤寂的院子里转悠,这种景象,连想一想都会让人揪心,更何况是一个敏感的天才诗人。好像上天给了她不让古人的卓绝才华的同时,也给了她许多的不幸。

    一般人都认为,李清照这个出身贵族的女人,前期是很幸福的,她的不幸大约也就以1129年,也就是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病逝开始的,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撕裂的心和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亡。一路上她基本上是沿着皇帝赵构先生的逃亡路线逃亡的,皇帝象征的就是国家啊。

    真是耻辱的经历。

    赵构一路抱头鼠窜南下,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金兵气势汹汹狗撵耗子般追得高宗跑到海里,不敢上岸,真他妈的机智,这老小子跑到了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一溜烟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苦苦地坚持着,战火中,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这些珍贵的文物。结果是连连灾祸临头,被烧的被烧,被抢的被抢,被偷的被偷,她半生心血不可避免地化为乌有了。

    皇帝已经跑得不见了踪影,天下惶惶,李清照孤零零地站在战火苫荑的土地上,分外消瘦的背影被病恹恹的夕阳吞没。

    时间,时间,时间碎裂如流水,而人从来就是被改变的,被留下的,被掩埋的。

    她没有孩子,身边也没有什么亲人,她确实老了,在杭州,一个衰老的女人守着一个孤清的院子,情何以堪。

    对于她颠沛流离的生活,人们有不少传说,也有说她改嫁过,有人说没有,其中真假,我真的不想去分辨,别人的痛总是不痛,人们惯常以观赏的态度看别人的喜怒哀乐,只是那种煎熬于水火的感受被大家有意无意地淡化了。

    有一件事情基本是可信的。秋风里,偶有几个老友来访,她有一个姓孙的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也该学点东西了,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一把柔软的刀子剜心而入,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相忘于江湖简介 >相忘于江湖目录 > 李清照: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