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讲
称圣。
“观待世俗事是破有边,现观种类大乘圣智”,看世俗很厌烦,要出世修道叫观待。待是相对、对待的意思。
世俗的事情拿空来破它,是有边。“现观种类大乘圣智,即智不住三有之道相智相”,理论上达到“智不住三有”,见地上见到空,如落在空的一边也是小乘,更何况你那个空的境界还不究竟。见到空的人就是憨山大师所讲:“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大乘见到空的人,就是观自在菩萨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不二,是“智不住三有之道智相”。
这个界限从大乘见道乃至于佛的果位。悲不住涅磐的道理也是一样。
“菩萨一切智道般若波罗蜜多,由慧故不住生死此岸,由悲故不住涅磐彼岸,于彼二岸中间亦胜义不住,以是双破二边,现证空性智所摄持之现观故。”
证道的人,就是禅宗讲悟道,悟个什么?就是“般若波罗蜜多”。悟道了以后,智不住生死,悲不入涅磐,“涅磐生死等空花”。船子诚接引夹山的话:
“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就是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磐。
中国禅宗真正证道、见道的那些人,不是只有一点清净,或一点意念偏空的境界而已。所以我们应多注意临济、曹洞等创宗立教的修持与见地。石成金录的“禅宗直指大事因缘”,也要仔细看过。他所引证的例子都是非常好的,都是讲实际修持,实际证到与经典相合的境界。那才算是开悟、证道,不是一点小因缘、小境界、小清净、或一点小空,就认为自己是悟了。
“色蕴等空性,三世所系法,施等菩提分,行想所治品。”
大家虽然在修持,但都还没有把色法这一面搞清楚,如果四大所构成的物质世界破不了,要说成道,那是自欺之谈。物质世界怎么去空它?吃饭也是色法,这个吃饭的色法不装下去不行,不然人就会断气的,有这样严重。你怎么去空它呢?色受想行识五蕴,为什么色法摆在第一位?就因为这一蕴很难破,蕴者蕴藏在那里,牢牢的,又译为阴,看不见,翻译得很有意思。
“色蕴等空性”,我们大家学佛,偶然把第六识一念清净,叫它空一下也还容易,但是色法就是空不了,怎么样去空它?非修证不可。
“三世所系法”,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众生,这个三世真把我们困住了。色蕴,物质的力量都把我们挂在那里,不但是今生所系法,连过去、未来都把我们吊着。说某人有神通,你只要问他一句,什么是这世界上没有的东西,保证他讲不出来,因为人不管在梦中也好,神通也好,神经也好,他讲得出来的,都是人想得出来的东西。那个想不出来的,就是没有看过的。从各宗教的立场就可以看得出来,外国的神、外国的天堂,都是外国样子;中国的神,是中国的样子。每个地区文化思想不同,天堂都跟着变。从这方面来研究真是有趣,我们的玉皇大帝就是我们人格化的神,而且还可以指挥地下。还有城隍,同我们的行政组织一样,西方的上帝是西方的人格化,天堂同西方的组织也是一样的。最后归结到书中的偈子:“色蕴等空性,三世所系法。”
我们的思想和学问,都跳不出物理世界的范围,那要怎么跳出三界外呢?
“施等菩提分,行想所治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的修法,三十七道品,七觉支等这些菩提分,都是行蕴、想蕴的对治法门。
不要说我们离不开思想,就算你离得了思想,那个行蕴,生命的功能,就更难讲了。比如我们睡着时,思想可以不想,但我们的血液循环,只要我们活着,它都在流动,一切的生命细胞,也是在新陈代谢,这就是蕴的功能。行蕴就是第七识与第八识之间的东西。所以大家有时候谈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