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抵抗流言的力量
    第十三章抵抗流言的力量

    1

    读边我前一篇文章的读者中有人告诉我,你对长野县新知事的“桡曲”的思考方式做了那么认真的说明,可那位知事作为作(和写小说相比,更多的是写随笔)活跃一时的时候,曾经在对谈中散布过你的流言,还收在书中出版过。大家大概也不会那么乐观地认为,流言啦,搬弄是非啦,这些孩子们之间常有的事情,长大后大概就没有了。新闻界我很尊敬的那些人中,也一直有针对我散布流言或搬弄是非,无论如何我都不认为那是一种批评。

    在读者提到的那本书中写到的流言之一,是我不愿见一家规模不算大的出版社的编辑,尽管我书架上较专业的日语书很多都是那家出版的。

    我是小说家,不是研究者,所以并不存在那家出版社的编辑要和我联系工作的事情。买自己阅读的书,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选择出版社,这是最正常不过后了,我请大家也这么做。与引相同,我每年出版自己的作品时选择编辑也是如此。所以,这流言尽管不事实,但却很像是真的。流言的一个特征就是像是真的。

    另一介流言,是把我获得诺贝尔奖和相当一段时期我和妻子一起常常出席瑞典大使馆的宴会联系起来。

    在我家中,有从年龄上说已经是大人、但却不能把他一个人放在家中的光。去斯德哥尔摩参加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仪式,也是带着光一同去的。因为他腿脚不好,我便从旁边扶着他。有关这一切,在一家我非常熟悉的大报上,出现了“这是在拿残疾儿童做文章”和“这样带着孩子一起上的还叫获奖仪式吗”这些或具攻击性或有不现理解的流言。

    那不过是因为我不能单把儿子留在家中,自己和妻子出远门。后来我和妻子就此议论过,觉得带着光去真是太对了。获奖仪式这种东西,奖越大越附带着会令人心酸的、不想看到的事儿。但是只要听到光写的这首乐曲,我们就不由得对阿尔弗莱特.诺贝尔一百年之前的决心表示谢意。

    这首乐曲是光在面向巴尔特海的入海口,像亭子一样鼓出来的旅馆房间中,在不得不一个人等待我们的时候写下的。

    接受诺诺贝尔奖后,我和妻子为感谢受奖参加过一次瑞典大使馆举办的内部宴会,以后再没有两个人去过大使馆,更没有过我一个人去参加宴会的事儿。那些说我常常出入外国使馆的、在英语中说来恶名昭著的notorious式的流言,就是依据这样一些“事实”来渲染开来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流言呢?这和是否有事实依据无关。因为来意作轻薄才是流言的原动力,流言就是这么一种东西。

    2

    因为我期望大家能对流言有比较强的抵抗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

    首先是听到某一流言后,要相信它之前,如果这是你身边的人讲的,那么向更多的人询问一下意见,确认一下这是否是真实的。如果是报纸登的,如果对其中某一流言想加以注意的话,就从各种报纸上多看一下随声附和的、与此相反的、中立的各种“信息”,这种做法在图书馆是非常容易办到的。

    流言越是难以置信、令人怀疑,也就有人越热心地加以渲染传播,并以此为乐。对这种人,哪怕是非常有名的人,我也从来都是极为冷淡的。

    我们还可以做另一方面的努力,就是听到毫无根据的流言时,在自己生活的范围内,比如在游戏场所、教室,甚至在家里对流言的传播进行抵抗。流言看着好像谁都乐意听,有感染力,但实际上只要有认真对它进行抵抗的人,它一出笼就马上会被除消灭掉。

    说是这么说,实际上小小的流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拥有一种危险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什么程度呢?你们学习过世界历史,那里就有流言到底能发挥多大力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在自己的树下简介 >在自己的树下目录 > 第十三章 抵抗流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