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灾后疫情分析及防范-5
地发生疫情时,如及时采取抗菌防疫工作应当可以阻止脑膜炎的传播。最近没有在受灾人口中大规模爆发该疫病的报告,但对由于地区冲突而迁移的人群中该疫病的爆发则有明确的记录。

    自然灾害后腹泻时疫爆发的风险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更高。在印度尼西亚的亚齐省,2004年12月的海啸两周后在扎朗镇的一次快速健康评测中发现,幸存者中100%曾从未得到保护的水井中饮水,而此前的两周中85%的居民报告腹泻。

    ? 与人群密集相关的疫病

    以下几类传染性疾病皆与自然灾害所致流离失所的受灾人群有关。对进行灾后风险评估时,应慎重对待以下疾病。

    洪水过后的疟疾传播是广为人知的现象。1991年,哥斯达黎加大西洋地区的地震,导致了蚊虫孳生地的环境变化,随后就是疟疾病例的急剧上升。此外,在秘鲁北部干燥的沿海地区,疟疾流行也和由“厄尔尼诺-南方振荡(译者注:指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大气质量的一种大尺度起伏振荡,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的一种气压异常现象。)”引起的周期性洪水有关。

    1998年,西孟加拉的一次霍乱大爆发(小川血清型,超过1.6万个病例)也被认为与之前的洪水有关。2000年1月到3月在莫桑比克的洪水也导致了腹泻病例的增多。

    灾后疏散人口时常会出现人群密集,并助长传播性疫病的扩散。灾后是否出现麻疹等疫病、以及疫病传播的风险,取决于受感染人群中防疫接种率的基本状况,尤其是在15岁以下儿童中的接种率。拥挤的生存环境会助长麻疹等疫病的传染,因而需要更高的接种比例才能避免疫病爆发。1991年菲律宾 Pinatubo火山爆发后,疏散的人群中爆发麻疹,18000人感染。Aceara地区出现35例小规模麻疹群发,尽管后来持续进行了防疫接种的宣传和推动,还是有个别病例或群发病例出现。在巴基斯坦,2005年南亚地震后也出现了零星和群发的麻疹病例(在地震后6个月内病人超过400名)。

    破伤风的传播途径不是从人到人,而是由厌氧性破伤风杆菌释放的有毒物质造成。在破伤风疫苗接种率低的人群中,伤口感染容易造成破伤风引起的疾病和死亡。印度洋海啸发生两周半以后,印尼亚齐(Aceh)发生了106例破伤风,其中20例死亡。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同样报告了破伤风病例。

    疾疫的爆发风险也可能受到其它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人类行为的变化(当在外面过夜时会更多地暴露在蚊虫叮咬之下;人口从非登革热病区转移到登革热区;疾病控制活动的暂停;人口过度密集),再比如影响到蚊虫增殖的环境变动(如山崩滑坡、森林砍伐、建造河坝或水源改道等)。

    不管事实如何,灾后疫情爆发的可能性经常被卫生部门和媒体夸大。尽管科学家试图澄清这些缺乏根据的误区,但‘即将来临的疫情威胁’总是媒体灾区报道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尸体的处理原则请参阅附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灾后疫情分析及防范简介 >灾后疫情分析及防范目录 > 灾后疫情分析及防范-5